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玉米产业“市场化”步伐加速

  • 发布时间:2014-11-10 00:30:4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玉米淀粉期货即将上市,国内玉米产业的“市场化”步伐将随之迈出坚实一步。可以预见,随着玉米淀粉期货这一市场化金融工具投入市场,玉米产业“自下而上”的市场化进程也将由此加速。

  “当今政府更加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市场提供更多市场化的工具,在这一背景下,玉米淀粉期货的推出也是应运而生。”刘小英表示。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下,国际农产品市场全面步入下滑通道,国内农产品市场也因此受到波及。在这一背景下,为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2008年10月20日开始,国家启动了第一批玉米收储计划,在东北产区计划收储玉米500万吨,随后又相继启动了三批收储计划,连续四批玉米收储计划总量达到了4000万吨。此后,国家玉米收储政策步入常态。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在稳定了玉米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使这几年国内玉米生产迎来大丰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很大负担,现在玉米库存水平特别高,据说去年收购了一亿吨的玉米,而我们总的产量也才两亿吨,国库的玉米居高不下,而进口的压力也挺高,造成了市场扭曲。”

  窦晓博也指出,首先,收储政策变相增加了玉米播种面积,特别是黑龙江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增长7.6%左右;其次,收储政策变相对市场的价格运行机制出现了错误的指导,使得产销区价格出现倒挂,玉米价格高速暴涨;最后,在国内玉米价格逐年攀升的同时,国际玉米价格却因供应宽松问题持续走低,目前国际国内价格严重失衡,但在进口玉米配额限制的情况下,尚未发生国外玉米大量流入的现象。

  面临“七年之痒”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到了调整的时刻。“后年不知道还会不会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但据我了解,明年是一定还会实行的,但是临时收储的价格不会再提高了,可能降低,也可能维持不变。无论如何,玉米市场‘市场化’的大方向是确定的。”李国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大豆和棉花纷纷试点实行直补政策的背景下,未来玉米产业“市场化”的步伐也将加速,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正面临调整。

  玉米深加工政策调整的呼声也很高。朱勇生表示,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的产能是超过3500万吨的,但这几年东北区的深加工一直在1800万吨、2000万吨以下,产能开工率不足50%,而且全行业亏损。这种全行业亏损局面,一定程度上是玉米临时收储托市政策造成的。而且目前玉米深加工的政策都是在多年前基于当时国内紧平衡的情况下制定的,如今国储玉米已经接近1亿吨,在如此高库存的情况下还在坚持原来玉米深加工的行业限制,有点过时。

  政策的导向也使玉米产业“市场化”的方向更加明确。中共中央2014年“一号文”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