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宏观调控应着力“保稳促转”

  • 发布时间:2014-10-27 00:31: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 陈中涛

  三季度数据显示,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1%,同上月持平。主要分项指数当中,生产、新出口订单指数有所上升,从业人员指数持平,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大中型企业PMI指数稳中有升。从目前已发布业绩预告和公布三季报的上市公司来看,逾六成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这些数据预示着四季度将有一个良好开局。从几个方面综合来看,四季度经济有望较三季度有所回升。

  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升

  从政策层面来看,今年以来,国家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惠民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随着时间推移,配套效应、合力效应将逐渐显现。临近年底,是各项工作收尾、盘点的重要时间节点,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进度加快,政策利好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从基本面影响因素来看,总需求有一定回升空间。今年以来,国内消费需求总体上保持稳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2%上下小幅波动,特别是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增长迅速,为消费增长带来了新空间。在元旦、春节等节日效应带动下,国内消费需求四季度有望有所转强。临近年底,为了完成全年进度,投资项目一般也会有所加快。从非制造业PMI指数来看,与基础建设投资相关的建筑需求回升明显,土木工程建筑业的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9月升幅扩大,达到51%以上。限贷、限购政策调整,将对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进入10月以来,一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止降转升,房地产行业有所回暖。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受美国带动整体保持复苏态势,有利于增加我国出口。9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2.2%,连续22个月保持在50%以上。西方圣诞节来临又带来了短期利好,四季度国内企业有望迎来一个外贸订单高峰期。9月,制造业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数重回50%分界荣枯线以上,显示出口稳中趋升迹象。

  但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受资源约束潜在增长率下降,加上又处在三期叠加阶段,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仍在不断暴露,短期下行压力难以消除。从宏观层面来看,需求仍显偏弱,经济增长动力仍需要加强。9月PMI指数走势仍偏弱。从历史同期来看多表现为上升,本月只是止降转平。特别是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再次回落到去年同期水平以下;购进价格指数经历连续4个月回升后,最近两月下降,又降至50%以内;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价格降幅继续扩大。目前对需求影响较大的房地产行业调整仍在继续。限购、限贷政策虽然调整,短期来看仍难以扭转市场观望气氛,金融对房地产行业支持力度加强需要时间,力度也不会回到从前。

  从微观层面来看,经济活力仍需提高。据我们调查,资金紧张、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仍旧是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反映这些问题的企业数量占调查企业总数40%以上,一直处在这样的较高水平上,不见明显下降。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依然较为困难。受此影响,目前工业企业利润有所下滑,财政收入增长也有所减缓。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6%,而7月为同比增长13.5%。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四季度经济运行既存在有利因素也有下行压力,但利好因素仍居主导,预计仍将基本保持稳定,增速在7.4%左右,全年基本可以实现年初预定目标。

  应“保稳促转”

  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基本实现年初预定目标,为明年经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宏观调控仍需坚持底线思维,以“保稳促转”为核心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注重精准发力。

  “保稳”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一方面要掌控好经济回落的步伐和节奏,避免回落太快;另一方面,要设定好底线,对“陆”合理定位,即确定经济增速保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才算成功着陆。这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多维度分析思考,多标准综合权衡。从今年情况来看,虽然经济增速没有达到7.5%的预定目标,但就业形势良好、民生改善,财政收入有保障,结构调整有进展,增速仍为社会普遍接受。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形势,经济增速即使再低一点,但只要保持在7%左右,不啻为一种理想的目标,不必纠结在7.5%的目标之上。

  “促转”就是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开启经济发展新周期,实现在新的平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其基本标志是经济结构合理、质量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关键是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传统增长动力下降后,新的增长动力要跟上来,避免增长动力脱节。为此,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由过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实现的粗放式增长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实现的集约式增长,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以“保稳促转”为核心,多种政策措施要密切配合,齐头并进,注重配套效应和合力作用。

  首先,要继续深化改革,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推进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成本,完善市场经济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保持宏观调控定力,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当前货币政策选择和应用要稳健。一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坚持“去杠杆化”、“去泡沫化”,控制好增量,保持适度、合理流动性规模。二是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活力。一方面,要以用好存量为原则,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以提高资金效率,适度宽松、定向宽松、阶段性宽松为原则,积极运用力度便于掌握的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多种金融工具。

  财政政策要更为积极。当前财政政策要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拨付到位,防止重大项目建设因资金约束成为“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同时,要积极谋划明年财政政策,及早做好预算安排,确保重大建设项目、民生工程、国家规划落实资金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和管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利用减税、转移支付等手段,增加中低收入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增长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重点,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新动力接续,拓展经济发展潜力。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模式,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为重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同时,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为重点,做好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和管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