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增速适当回调有助经济实现质变

  • 发布时间:2014-10-17 00:43:2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苏

  当前保持适度的增长是非常必要的。贫困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增长;一个国家能否持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也取决于该国实现的长期经济增长率;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需要适度的经济增长。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显然是较快的。1961-2011年间,世界实际GDP最高增长率为6.8%(出现在1963年),最低增长率为-2.2%(出现在2008年),平均增长率为3.6%;1961-2011年间,中国实际GDP最高增长率为19.4%(出现在1969年),最低增长率为-27.1%(出现在1960年),平均增长率为8.3%。改革开放以后,实际GDP一直以高于世界GDP的增长速度增长。

  近几年这种快速增长是否还合理,学术界存在争议。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设备、自然资源、企业家资源以及技术水平是有限的,存在着“自然极限”。如果生产运用的要素正好在这些极限水平上,得到的产出称为“自然水平上的GDP”,也称为“潜在产出”。显然,如果经济扩张到要素的极限水平之上,得到的现实GDP将高于潜在产出。但这种情况不会持久,因为此时要素的需求大于供给,要素价格将会上涨,这会抑制生产;如果经济运行在要素的极限水平之下,现实的GDP将低于潜在产出,此时要素的供给大于需求,要素价格将会下降,这会刺激生产。中国经济近几年是否运行在潜在产出之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

  笔者的倾向性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可以适当回调。首先,适当放低投资增速有助于经济的平衡增长。从国民收入核算的需求法来看,1980年至2011年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例在45%左右,投资占GDP的比例在39%左右。1980年以来,我国投资占GDP比例呈上升趋势。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4%左右。净出口占GDP的比例在-4%至9%之间波动(1980年至2011年的平均值为2%)。1976-2011年间,全球资本形成占全球GDP的比例最高值为25.4%(出现在1979年),最低值为19.1%(出现在2009年),平均值为22.4%,而中国平均值高达39%。显然我国的投资占比过高,消费占比过低。适度回调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境界: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以及国际市场均衡的同时均衡,也就是完全均衡状态。

  其次,调整投资结构有助于经济健康增长。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表明,投资应该聚焦于三个方面:弥补已有劳动力的资本装备水平的折旧,使得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装备水平等同于已有劳动力人均资本装备水平,并使得所有劳动力的资本装备水平都有技术进步,这样经济会收敛于应有的稳态水平。而我国当前的投资过度集中于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需要进行大力调整。这种调整会暂时影响经济增速,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健康的增长。

  第三,将资源优先配置于教育、科学研究领域,适当回调经济增速,有助于日后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技术创新不足的经济体非常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发展情形。1962-2011年间,中国经济经历着8.97%的长期增长率,但经济一直处在波动之中。经济从一个波峰走向一个波谷,又从一个波谷走向另一个波峰。其中,1962年、1967年、1968年以及1976年还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6.1%、-5.7%、-4.1%、-1.6%)。这种波动与政治环境有关系,但与技术创新不足也有关系。

  一旦经济进入衰退期,人们的收入会减少,失业也会增加。一些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经济形成的共识是,一定要加强知识创造、技术创新。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研究人员,世界银行将“研究人员”定义为:参与新知识、新产品、新流程、新方法或新系统的概念成形或创造,以及相关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本文数据引自作者2014年8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宏观经济学》)。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