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还能为A股带来什么
- 发布时间:2014-08-21 00:56: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今日视点
Comment
□本报记者 周松林
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简称:“沪港通”)的业务和技术测试正紧张进行,有望在10月至年底间推出。沪港通是我国内地证券市场又一次深刻变革,受到市场各方广泛关注,有其必然理由。沪港通将实现市场与市场之间的联通,对A股市场的影响,无疑将超越单一资金层面,涉及市场制度、投资文化、公司行为、监管理念以至于更大范围的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因而更具全局性、深刻性和长远性。
在沪港通业务试点初期,将实行额度管理控制,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同2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A股总市值相比,沪股通约500亿美元的数字似乎并不大,但接近QFII制度建立十二年来所达到的规模,资金引入效应确实不可小觑。沪股通资金主要定向投资以上证180和上证380为代表的A股大型蓝筹股和新兴蓝筹股,资金引导作用会较明确。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港交所方面均已表示,在沪港通业务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将进一步扩大额度规模。因此,单从资金层面看,沪港通对改善A股市场环境、修复和提升A股市场合理估值,将起到直接的、显著的作用。这一点已为A股市场近期走势所证实。
囿于投资者构成、投资文化等方面原因,目前A股市场在交易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特殊性,包括但不限于关于T+0制度的争议、涨跌停板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与国际成熟市场包括香港市场的惯例有一定区别,市场化程度不够彻底。这也是部分人士担心沪港通业务会遭遇障碍的原因之一。许多专业人士希望,沪港通业务把A股市场直接推到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者面前,市场需求压力将有助于倒逼A股市场交易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出于同样的逻辑,也有理由希望,沪港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境内资金与国际资金、境内投资者与国际投资者、境内上市公司与国际上市公司的交叉互动关系后,境内投资者行为模式、投资文化、心理与理念将得到改善,市场环境更加宜人。炒作、投机意识减弱,股东意识增强;上市公司行为可能更趋合理,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提升,重融资轻回报状况有所改变,市场投资价值进一步提升;两个市场互联互通、监管行为深度交融,将促使内地监管部门监管理念、行为、制度更加市场化,更符合证券市场运行规律,投资者保护更切实有效。
从更宏观层面看,沪港通对我国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来说,也都是向前迈出的坚实一步。沪港通与QDII、QFII、RQFII等现行制度互相补充,从而形成资本项下开放的突破口。借助沪港通这一平台,沪港两地金融类资金可在一定额度内自由流动,实质是资本项目有限度开放,将为我国完全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奠定基础;沪港通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货币,提供了国际市场人民币投资市场及投资工具,改变人民币国际化以贸易结算为主的现状,逐步提高投资货币及储备货币比重,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
沪港通对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值得特别强调。我国市场国际化的目标,已提了多年,也曾设想过多种具体实现路径,做出过相当努力和一定尝试,但事实上进展极其有限。沪港通后来居上、更上层楼。相比于“国际板”,沪港通不局限于引入几家国际公司,增加几个投资标的,而是整个市场层面的互联互通,实现我国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在资金往来、投资标的、市场机制、监管制度等各方面深度交融,深度和影响力远超“国际板”。在沪港通业务成功的基础上,未来以不同形式实现“沪美通”、“沪欧通”,实现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全面的互联互通,都将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届时,我国市场将能更深地融入国际市场,得到国际投资者更广泛认可,形成对国际市场的反向的影响力,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主导力量之一。国内金融机构将借助此类业务走出国门,更深地参与国际市场运作。上交所沪港通业务的“先锋会员”,或许就是未来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