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创产业引导基金模式
- 发布时间:2014-08-19 00:56: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周渝 重庆报道
8月18日,国内首创市场化运作模式的重庆产业引导基金,与首批16家合作基金管理人正式签约,首批计划合作设立基金规模155.5亿元,其中引导基金拟出资45.5亿元,占比29%。产业引导基金首期规模25亿元人民币,将连续投入5年,力争做到100亿元以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产业引导基金模式是财税体制、金融领域企业资本金市场化补充机制的重大改革创新。
实现五方面创新
据了解,在签约的16家基金管理人中,重庆有4家,重庆以外的有12家,包括昆吾九鼎、鼎晖投资、英飞尼迪集团、中信逸百年资本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的基金,以及西证渝富基金等本地基金。根据合作协议,基金将重点投向重庆市的工业、农业、科技等六大行业领域,其中工业基金规模51亿元,农业19亿元,现代服务业34亿元,科技产业20.5亿元,文化产业6亿元,旅游产业25亿元。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指出,重庆产业引导基金模式有五个方面的创新,首先是通过一比三或一比四的杠杆,使财政性资金得以放大,投入到各种技改、技术进步和科研开发产业化等方面,促进结构调整,使产业重组、企业并购的力量更大,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其次是有助于财政资金更有效地使用和保值增值,预期每一年收益率可达到10%左右;第三是推动了企业向混合所有制方向发展,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这是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第四是政府机关不参与私募基金运营和管理,减少政府干预和个别政府公务人员的灰色交易;第五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起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机制。
黄奇帆表示,产业引导基金的建立,对完善我国企业资本的市场化补充机制有重要作用。中国企业的债务总额有80多万亿,企业普遍负债率高,债务沉重,容易受市场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企业资本金的市场化补充机制。作为一个社会的企业资本市场化补充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即股票市场和公募市场;另一个是多渠道的股权融资市场,通过这样的两个渠道,形成股权补充的多元机制。在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私募基金规模大约是股票市场市值的两倍,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不到股票市场市值的20%,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多渠道的股权融资市场,形成企业资本的市场化补充机制,最终使企业的资本金短缺瓶颈得到解决,是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
将发展三种引导基金
据了解,此次重庆在选择合作基金管理人时,设定了五个原则,一是从融资角度讲,不能高息揽储、不能户数太多、不能做债转股之类的通道;二是不能炒股、炒房、炒外汇;三是主要围绕科技创业、技术改造、重组、购并等方面进行战略投资,对企业战略前景有清晰判断,对企业财务结构有深入调查;四是投资后能够作为企业的战略伙伴,协助企业进行高效的管理,帮助企业更好成长;五是具备良好的退出机制,并在退出时有良好的投资效果。
黄奇帆透露,重庆不会仅局限于财政资金出资的产业引导基金,今后还将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成立股权引导基金,这三种引导基金与各种私募股权基金相结合,投资重庆的各类企业,推动重庆成为内陆地区私募基金发展的高地。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率先推出政府行业指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的重庆产业引导基金模式,并不是地方政府简单的招商引资和企业融资,其鲜明的特点是财政扶持产业发展资金分配方式由“补贴投入”改为“股权投入”这一重大革新,并且在基金管理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政府只负责“两端”,即在前段负责审定总体投资方案,在后端把握投资方向,对基金的运行管理,政府不干预,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行。产业引导基金可以按照不低于一比三的资金配套比例吸引更广泛的社会资本,特别是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金融系资金、国家部委专项资金、全国性资产管理机构资金、央企资金、跨境人民币资金等,并且基金的投资范围更广,这也区别于目前通常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据了解,重庆产业引导基金模式不仅是对财政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同时对我国未来国企改革提供了一种方式和选择。根据重庆市国资改革的思路,其中就包括设立国有企业的产业引导基金,让社会团队通过招投标来管理,促进国有资本运营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