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去库存助中国引领WTO农业谈判

  • 发布时间:2016-05-12 20:34:38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薛荣久 杨凤鸣  责任编辑:罗伯特

  当前,中国大宗农产品库存偏高,远高于中国实际必要的消费量,并导致中国农产品的高价格且压低了全球农产品价格,适当削减大宗农产品库存是中国推动WTO农业谈判的重要选项。

  目前,中国在WTO农业谈判中处于守势,影响中国在WTO中的引领作用。适当削减大宗农产品库存是中国推动WTO农业谈判的重要选项。

  高库存背后存隐忧

  当前世界水稻库存的40%、小麦库存的30%、玉米库存的50%、棉花库存的60%、食糖库存的20%在中国,远高于中国实际必要的消费量。中国大宗农产品库存偏高,导致中国农产品的高价格并压低了全球农产品价格。中国为实现国内的支持目标支付的财政补贴在某种意义上补贴了全球农产品消费者,形成补贴外溢。

  中国为了维持高库存,对内采取了使用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加以各种补贴等财政支持政策;对外控制市场准入等措施,导致库存内外差距过大,形成“水坝效应”。“水坝效应”在短期内可以保障农民收益,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如果水坝落差过大,则会带来六大负面效应:

  第一,降低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为了弥补农民种粮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每年都要提高临储价格,导致中国农产品国内价格与国外农产品价差不断扩大,其幅度已从10%提高到20%~30%。

  第二,农产品价差的扩大刺激了农产品走私行为,削弱了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和关税配额的正当保护作用。

  第三,浪费了粮食、伤害了品质。粮食的存储期是一年,存储一年后的粮食和棉花品质将大幅下降,对粮食消费者和棉织品的生产者产生不良影响。

  第四,除去农产品补贴,维持庞大的库存涉及大量的保管、贴息费用和农产品轮换过程产生的品质损失,加大了中国政府的财政负担。

  第五,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优化农业结构的功能。

  第六,降低了中国推动WTO农产品谈判主动力,陷入被动局面,减弱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引领作用。

  适当削减高库存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根深蒂固的粮食安全思想与不稳定的贸易参与成为中国高库存的思想根源与环境压力。但在世界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和农业自由化的推进,维持绝对意义上的安全数量并无实际意义,适度削减粮食库存才是理性的选择。

  适度减少库存可提高粮食安全的质量。依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的定义,中国应在粮食供应充足的基础上,加大粮食的“安全、有营养”和“满足其饮食需求和食物偏好”。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上述安全的要求日益增加,食品结构多样化追求在兴起,而中国高库存可保证粮食供给,但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中国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调剂中国粮食安全的质量,同时可以发挥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有助于贸易对象国人民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

  适度减少库存可以提高耕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维持粮食安全的基础在于耕地数量的安全,它是调整国内粮食供应的可靠基础。通过适度减少库存实现耕地休养生息和调整国内种植业的结构和布局。中国即使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也能拿出几亿亩地去休耕,一旦出现全球性粮食危机,可以马上把休耕地变成耕作地。因为粮食供应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解决,带有流动性,但耕地是不能移动的,对外贸易不能解决耕地的数量。适度减少库存可以扩大中国耕地的后续力。

  适度减少库存可以扩大差异和特种农产品的进口,满足中国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并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加大对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投入。

  库存消费比调至30%为宜

  鉴于中国这一人口大国和气候多变的情况,中国粮食安全库存量可以保持在我国原有水平和世界水平之间,把库存消费比下调到30%左右,以此为基础,削减大宗农产品存在量。

  在此基础上,放开除口粮小麦和谷物以外农产品的进口,下调这些农产品的关税税率和配额数量。

  减少库存可以加大中国在WTO农业谈判中的作为:首先加大关税减让谈判的要价力;其次,为补贴确定峰值,以补贴峰值的确定要求美国削减国内支持;再次,以农业谈判的让步换取对方在非农业谈判中的让步;最后,密切与WTO成员中生产棉花、糖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薛荣久系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杨凤鸣系中国WTO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