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私募“保壳”战

  • 发布时间:2016-05-09 08:34: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私募备案新规的实施,让大批空壳私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壳战。日前,基金业协会推迟部分私募注销登记的5月1日大限至8月1日,约1100家私募有望“续命”。此外,基金业协会明确表示,被注销的私募可以继续申请登记资格。业内人士称,登记通道的敞开,有望令炒壳热降温。

  在私募登记备案新规下,以券商为主力推的私募“保壳”业务用“凶猛”来形容毫不为过。“3天就能成单,只要两万元手续费”……券商业务人员活跃在各大私募群中,主打“优惠”和“迅速”的广告语令人眼花缭乱;一些第三方也推出了“首发产品”计划,为私募提供路演通道。

  “过去几年,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出现井喷,一些机构登记备案后开展着跟基金管理完全无关的业务,不少机构根本没有实际的办公场地和人员,完全是个空壳。新规推出之后,保壳成本大大增加,这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基本都是主动弃壳。”一家券商相关研究人员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登记但未发行私募产品的基金管理人超过1.7万家,占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量的69%。在这1.7万家中,有接近1/3的私募公司实缴资本为零、无官网、无产品,即“三无私募”。此外,有很大一部分私募为迷你私募,产品规模不超过5000万元,甚至有不少私募产品仅为一两百万元。

  自“史上最严”私募政策出台之后,私募界从“小白”到“大佬”都如坐针毡。临近5月1日的第一次洗“壳”大限,新规不仅要求“空壳”私募基金在期限内备案项目,其高管及相关机构的负责人也必须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根据基金业协会公示的信息,备案私募机构数量从4月底的26056家减少至24155家。这就意味着,今年2月5日新规生效后,登记满一年的1901家私募“空壳”已经遭到清理,成为第一批出局者。而3个月后,未能保壳的私募还将继续出局。

  湛羌鄄坏

  “有私募牌照一张出售,有需求私聊。”“有没有私募牌照想出手?联系人吴总,手机号XXXXXXX。”“私募牌照出让,有兴趣的朋友私信。”除了“保壳”业务凶猛之外,近来在投资圈中,买卖私募牌照的消息也突然多起来。

  如今所谓的空壳私募并不在少数,很多人拿到私募牌照后,却拿不出能让客户认可的产品,只能沦为空壳。记者了解到,诸多私募随意备案,但不积极运作产品,这样的空壳私募几乎占整个私募数量的七成左右。

  由于相关监管政策加强以及市场转冷,基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量,众多迷你私募开始弃壳,“不少私募之前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备案,产品规模也就几百万元,根本不可能花大笔钱去‘保壳’、‘养壳’。”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按照新规,维持一张私募牌照的成本并不低。“比如律师、基金业会费、券商、场地租赁费等,尤其是律师费,月度、季度、年度都要出具相应的律师意见,这样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年二三十万元是打不住的。”深圳一家小型私募管理人黄先生说。

  随着市场转冷,股票越来越难做,小型私募的生存空间更是明显受到挤压。“我们资金管理规模1亿元,按照2%管理费计算,一年营收才200多万元。扣除其他费用,在没有业绩提成的情况下,不可能赚钱。”一位私募人士坦言,与此相伴的是离职潮来袭,“我原来的公司现在只剩下老板和另外一个人。去年业绩不好,钱少得可怜,十几个人的团队基本走光了。”

  记者了解到,一个私募“壳”值多少钱,主要看有无产品,产品交易记录情况。一般来说,存续时间长、业绩记录好的,价钱会比较高。这类壳后续募集资金比较方便。大致来说,一家合规的私募基金公司,在不计算注册资本金的情况下,若只为“保壳”,当年需要至少付出700万元的代价,包括实缴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以及当年发行备案一只100万元规模的基金产品。其后每年也需要支付100多万元的“养壳”费用。

  “壳”从何来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告诉记者:“不少打着‘私募’旗号的‘空壳’并没有发行产品的能力,反而借此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非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甚至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这是必须要清理和限制的。”

  “但是市场并不同想象的一样,很多人拿到‘牌照’后,却拿不出能够让客户认可的产品,只能沦为‘空壳’。当然也有一开始就只打算要占个‘牌照’的那部分人。”奚君羊说。

  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的高管也告诉记者:“会出现这么多‘空壳’私募,很大原因就是私募市场火爆的时候,不少代办公司注册业务的中介机构鼓励投资公司拿一个私募‘牌照’,这样中介机构就能多收一笔中介费,但是这些拿了‘牌照’的公司其实并不了解私募。”

  “其实在之前北京收紧带‘投资’、‘基金管理’等字样公司的注册后,民间私募壳的买卖就开始火热了,去年12月均价大概在5万-10万元,更有甚者达到20万元。”一位北京私募人士认为,“不过,现在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做出发行产品的要求后,私募壳也没以前值钱了,对于不是诚心想做基金投资管理的人说,拿了牌照不发产品照样没用。”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一些可以放在阳光下讨论的用途外,私募壳还有诸多灰色用途,比如一些大小非减持者可以利用这些壳作为“马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大小非或者大户为了规避监管,会通过“代持”方式将筹码转移或者分散化,这几乎是目前最为隐晦的减持方式,代持的“马甲”如果是私募这类准机构户,显然利于掩人耳目。

  分析人士预计,随着私募监管的收紧,私募业走到最后可能只有两处与公募不同:一是“特定和非特定的”,即资金募集方式的不同;二是私募基金投资更具灵活性。但在规范性、信息披露等方面二者应达到同等水平。对于私募来说,未来将是“业绩、规模、合规”的三元考核模式,合规会成为私募的生死线,如果不合规,其他都等于零。

  三个月续命

  4月29日,基金业协会发布通知,推迟部分私募注销登记的5月1日大限至8月1日,让近千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松一口气。知情人士透露,约110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有望“续命”。此举令面临8月1日注销大限的私募增加到1.57万家。

  不过,基金业协会明确表示,仍然为想要展业的私募保留着大门。通知显示,被注销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若因真实业务需要,可按要求重新申请。对符合登记要求的申请机构,协会将以在官方网站公示私募基金管理人基本情况的方式,为其再次办结登记手续。

  业内人士认为,登记大门的敞开,有望遏止“炒壳”行为。据悉,由于多地工商局已经收紧对包含私募在内的投资类企业的注册,再加上基金业协会加强对空壳私募的清理,有登记资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价格一度攀升。据悉,一个已登记满一年、也有产品备案的私募,近期因为无需补提法律意见书,也没有首发产品的紧迫性,价格迅速抬升。“有的股东私下跟我说,预期价格从10多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以上。”法律相关人士透露,“据了解,一些想做私募的人甚至以投顾身份来借壳展业,原股东采用代持方式,这样不用变更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甚至不用出具重大事项变更的法律意见书。”

  据悉,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制度始于2014年2月7日,此后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901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7553只,认缴规模5.7万亿元,实缴规模4.61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44.65万人。

  上海一家显示为“相关申请正在办理”的私募机构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早在两年前就成立,目前已发行13个产品,规模达78亿元。只是这些产品都走的是通道,所以并未单独在公司名下备案。新规出来以后,公司内部积极地准备备案事宜,一开始跟很多私募一样存在诸多疑惑,直到4月上旬才提交有关申请,而这个时候正是众私募集中提交之时,所以并未来得及在节前走完程序。

  基金业协会公示的信息也显示,5月1日前补充提交法律意见书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500余家,提交首只私人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有600余家。目前多家机构登记平台上的信息显示“相关申请正在办理”,这也意味着与一些弃壳而去的机构不同,这些机构正努力地进行着“保壳”运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