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稳妥推进区域性金融改革 守住不发生风险底线
- 发布时间:2016-04-25 09:17: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任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24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国金融论坛·2016钱塘峰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在基层探索上稳妥推进区域性金融改革,力求实效。
陈雨露表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并重是我国金融改革取得实效的有效路径。下一阶段推进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增长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水平。区域金融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实质性要求,始终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中心任务去谋划和推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二是坚持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方向。区域性金融改革本身是一种试验性改革,探索总结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是评判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要在继续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改革试点举措的同时,从政策、做法、影响、效果等方面加强对改革情况的评估,认真梳理总结经验,积极宣传推广好的做法,扩大改革红利。
三是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犹在,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持续上升,互联网金融及非法集资案件频发。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强度和有效性,消除监管空白与监管套利,特别是对于可能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及时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管理框架妥善加以应对,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会议期间的消息显示,人民银行正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金融“十三五”专项规划。目前我国“自下而上”的区域金融改革在空间布局上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内容涉及金融业对外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粤港澳金融合作、农村金融改革、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等。
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持续上升、互联网金融及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的现状,陈雨露表示,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强度和有效性,消除监管空白与监管套利,特别是对于可能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及时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管理框架妥善加以应对,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陈雨露表示,从目标导向出发,“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要着力于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十三五”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主要包括八方面内容:
一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良好、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金融机构体系。二是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金融市场体系。三是健全货币政策框架,完善宏观政策体系。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四是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五是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发展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统筹推进区域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六是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七是建立更加有力、有效的国家金融安全网,切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积极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隐患;坚决遏制区域性风险传染蔓延;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构建国家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八是健全金融基础设施,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法制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