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垣曲:打出“四张牌” 富了民绿了山
- 发布时间:2016-04-20 13: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山西垣曲4月20日讯(记者刘存瑞 薛红娜)人勤春更早,在垣曲县岭回村的一片核桃林中,村民黄德才一边用力地拢土施肥,一边细心地观察着核桃树长出的绿芽,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和幸福。
黄德才告诉记者:“三年前,在县里实施的扶贫项目帮助下,我们家种了5亩核桃树,去年开始挂果,亩产1000多斤,每斤一块钱,收入5000多块钱。以后每年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会一年比一年多。”黄德才算了一笔帐:“以前种小麦亩产500多斤,也就能收入500多元,去年已翻了一番,今年的收入有望翻两番。据农科站的农艺师讲,核桃树挂满果后,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左右,这栽的是摇钱树哇!而且核桃树可存活几十、几百年,可让子子孙孙不再受穷。”
垣曲,是山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县,是省定贫困县,全县有188个行政村23.1万人, 种植核桃林面积涉及186个行政村,22万亩,农民人均面积1.38亩,形成了以核桃林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大力推广种殖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是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的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决策。
如何把核桃经济林做好、做大、做强?记者了解到,垣曲县打出了这样“四张牌”:一张是“王”牌,即全县领导干部,人人有责,分级负责。县“四大”班子领导分片包点,督促产业发展,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整合项目,争取资金,全力推动核桃产业发展,目前县里己共投资2亿资金,用于核桃林产业发展。各乡(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示范园,班子成员人人都有示范田,村组干部以点带面。第二张是“A”牌:即抓管理,强培训,建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县政府定编定岗成立了干果经济林办公室,各乡(镇)、村成立了管理服务站及专门管理人员,负责核桃经济林管理工作。同时,县里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技术承包协议,对农户进行技术示范和实地培训,每年拿出130万元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贴,保障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第三张是“K”牌:即创新模式,多种经营。采取土地流转、分块托管等方式,把分散的核桃林向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手里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管理水平。目前,县国泰矿业已成功转型,投资1.8亿元,流转核桃林1万亩,栽种苗木3059.9万株。土地流转后,农民成为企业的护苗工,每月可增加收入2000余元。为了延伸产业链,提高核桃的附加值,县里还新上了核桃油深加工项目,每年可消化核桃5万吨,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第三张是“Q”牌:即严格考核,重奖重罚。将核桃林发展作为全县年度考核标准,对各乡(镇)、村示范园进行考核,核桃林发展好的乡(镇)予以重奖,落后的不予提拔调动,要求全县核桃总产值达10亿元,亩产收入达5000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
哪里有产业,项目就往哪里放,产业跟着项目走。这是垣曲县发展核挑经济林致富农民的一条成功路径。
西阳村是垣曲县重点脱贫村,远离县城,紧靠河南,是垣曲县最偏远的一个乡村。目前,全村经济林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种殖樱桃、核桃、辣椒为主。西阳村村支书王红义是种植樱桃的领头人,成立了樱桃专业合作社, 他说:“全村1800多口人,目前水浇地种植的樱桃有1200多亩,每亩收入近1万元。去年全村核桃收入50万元,樱桃收入150万元。我们村的樱桃因为成熟期比其他地方早,上市早,所以价格相对要高,每斤可卖到15元左右,现在村里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种上了樱桃,过不了多久,西阳村也就能脱掉贫困的帽子,实现中国梦了。”
在推进经济林发展的同时, 垣曲县着力打造生态林的建设。2014年,县里与山西元生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逐步流转11万亩荒山荒坡进行治理,实施以“林油一体化”与“碳汇林业”规模化基地的建设,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公司一负责人介绍:“林油一体化种植的是元宝枫苗木,建设目标是82.5万亩,先期的效果是绿化了荒山荒地,6年后元宝枫籽可提供榨油,可使上千农户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左右,达到经济、生态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