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猪周期”现闽,怎么破?

  • 发布时间:2016-04-15 08:31:51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如同连日来不断攀爬的气温,“二师兄”在这个猴年里“涨”声不断。

  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3月,全国猪肉均价就突破2011年创下的每公斤19.6元的历史高点。

  3月原是猪肉消费的传统淡季,然而,根据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对9个设区市的生猪价格监测,我省生猪出场价格3月突破千元大关,全省平均每500克肋条肉14.04元,后腿肉12.36元,肋排25.75元,精瘦肉15.08元,与上年同期比,4种猪肉价格平均上涨近三成。

  周期性波动怪圈

  按规律,春节过后一般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年后猪价在高位企稳的基础上,再次进入上升通道的情况较为罕见。有人惊呼:“‘二师兄’不但‘飞’了起来,而且还飞进了‘超强猪周期’。”

  所谓“猪周期”,是指猪价因供需不平衡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即: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下跌-大量母猪淘汰-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这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的周期性规律。自新世纪以来,全国出现5个“猪周期”,每个周期约为3-4年。

  业内普遍认为,此轮涨价主要由于这几年长时间价格持续低迷带来的产能深度调整,引起新一轮的供需矛盾。2013年以来猪肉价格一路下跌,平均卖一头猪要倒赔200元以上,不少小养猪场难以支撑,只能退出。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约有500万养殖户退出市场。

  福建永城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永钦告诉记者,他经历过2008年、2011年的生猪价格波动,此轮猪肉价格上涨乃意料之中,“两年亏一年赚”是养猪业的普遍规律。最近以来,生猪出场价每公斤的利润已超8元,企业迎来近几年来的最好时期。“但对从业者来说,我们比谁都希望能跳出肉价周期性波动怪圈。”一方面,猪价上涨到一定的程度,政府部门势必会调控,另一方面,这也会引来大量的散户进入养殖业,带来新一轮的猪价下跌,也是困扰他们做大做强的因素之一。

  猪肉价格一头连着养殖业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据统计,去年全省生猪出栏1700万头,产值近300亿元,占我省畜牧业产值的50%以上,猪肉产量134.5万吨,占据我省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62%以上。对生猪价格的调控显得十分紧要。

  有关部门已行动。日前,省物价局、财政厅、农业厅、商务厅联合印发《福建省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根据《预案》,当猪粮比价高于9.5∶1(红色区域)时,要启动一级响应,由省物价局牵头会商,适时增加省级生猪活体储备的投放规模,由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实施,同时研究采取其他调控措施。

  有人也开始担心,“猪周期”会不会影响物价呢?

  “猪价上涨不会诱发明显通胀。”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考虑到猪粮比达到历史高位后市场的补栏激励,以及政府投放储备肉的平抑,预计猪价对CPI的冲击将会在下半年逐步消退。

  如何在峰谷间求生

  猪肉价格如何走出周期性波动怪圈?

  “破解猪肉价格大幅波动,根子还在促进生猪产业升级。”省总畜牧兽医师梁全顺认为,在全国市场一盘棋的背景下,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方向应是在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的同时,促进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

  我省在这一方面已先迈出一步。目前,全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出栏商品猪数量占全部出栏量比重达83.75%,规模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与此同时,提高养殖业环保门槛,去年全省累计关闭拆除禁养区养猪场(户)及可养区存栏250头以下不达标养猪户7万多家,消减生猪607万头。

  “生猪养殖要想稳步发展,没有准入门槛怎么行?”不少养殖业内人士认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八成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美国、日本等国家猪肉价格波动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国内消费量来确定生猪养殖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保持价格稳定。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而且也带来较大的养殖业面源污染问题。因此,要加速推进规模化养殖的进程,同时也要提高养殖行业的准入门槛,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这既有利于从宏观上控制生猪养殖总量,也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此外,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专家表示,“猪周期”不会因为规模化养殖而消失,变化的只是波动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对位置,建议生猪养殖场户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