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胡椒的产业振兴之路
- 发布时间:2016-04-14 01:30:4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杨志华
“现如今,我一家三代住上了‘胡椒楼’,开上了‘胡椒车’,全靠邬所长他们帮助我种胡椒发了财!”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70岁的老胡椒种植户周昌琼满心欢喜。
老周只是成千上万靠胡椒发了财的农户中的一员。他说的邬所长,便是中国热科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香饮所”)副所长、胡椒团队领头人邬华松。老周年轻时是生产队里的一名技术员,那个时候他是第一批到香饮所(当时叫“兴隆试验站”)接受胡椒生产技术培训的农户,试验站的科技人员非常热心地为参加培训的人员讲解、答疑,并且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育苗、种植、修枝整型及施肥,将胡椒丰产栽培的一整套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他们。周昌琼回去后就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胡椒,一种就是一辈子。多年来,他运用在香饮所学习到的技术,结合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使他的胡椒园连年获得高产,不但自己致了富,还带动了周边农户,他所在的文城镇也因此成为文昌的胡椒主产区。现在,老周的胡椒技术已经传到了第三代,他的孙子跟着爷爷学会了种胡椒。
从每亩30公斤到400公斤,科学技术使胡椒产量大幅度提升
我国胡椒最早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归国华侨从东南亚带回海南,当时还没人知道怎么种植,人们只能借鉴别的作物的种植经验来管理,亩产白胡椒仅为30公斤左右,远低于国际水平,且缺乏病虫害防控技术,瘟病等病害频发,导致产业发展初期出现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自1957年香饮所成立后,就把胡椒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时期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先后开展了胡椒瘟病、细菌性叶斑病及根结线虫等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研究,摸清了其发生流行规律,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其发生流行,使得产业发展逐渐趋于稳定。接下来,开展了矮柱密植、应用落叶剂增产效应、覆盖增产、叶片营养诊断指导施肥及橡胶园间作胡椒等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解决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建立我国胡椒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了产量水平,试验基地亩产白胡椒达400公斤。
近年来,在邬华松的带领下,胡椒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复合栽培、水肥一体化、减肥减药高效栽培技术,机械化初加工等高效环保加工技术不断创新;青胡椒、胡椒酱及胡椒复合调味品等新产品研发实现突破。同时通过技术承包、免费技术指导和培训、示范基地等多种方式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支撑着我国胡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从实验园到样板田,科技示范引领胡椒产业发展农民致富
香饮所地处海南省万宁市,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何通过发展胡椒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香饮所就派出陈封宝等同志到万宁市龙滚农场创办胡椒样板田,植后3年投产,第一年就收获白胡椒超过2.8万斤,平均亩产达245公斤,最高亩产更是达到445公斤。看到如此好的收益,龙滚农场又主动要求再延长承包期3年。科技示范田一炮打响,仅5年内就吸引了1万多人次参观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胡椒生产的发展。历经多年,虽然万宁市作物产业结构多次调整,但该农场胡椒产业仍比较稳定,从整个园区规划、种植规格和管理技术都能体现出当时样板田的示范带动效果。
在服务属地万宁市胡椒产业发展的同时,香饮所也在海南其他市县开展科技指导,尤其是中东部市县,使得海南逐步形成了琼东南、琼东北胡椒优势产业带。记者在海南省国营东昌农场采访时,该农场负责人介绍,原是一个只种植橡胶和水稻的农场,在香饮所科技帮扶下,引导职工统一规划、成片开发种植胡椒。双方通过示范田+技术培训班的方式,让农场职工学习到了先进的胡椒种植管理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该场胡椒种植户扩大到3800多户,种植面积超过两万亩,年产胡椒干果2000多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胡椒生产基地,成为垦区胡椒标准化建设的示范典型。2013年以来,该农场又应用香饮所最新研究成果,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新型胡椒加工生产线,实现了胡椒机械化加工,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目前,该农场已成为国内首家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一身的胡椒生产基地,香饮所的科技之果,让我国成为能够生产绿色环保胡椒的主产国之一。
胡椒的高收益极大地带动了其他省区种植胡椒的热情。几年前,云南胡椒还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2012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人民政府派人到海南寻求胡椒生产技术,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了香饮所。得知他们的需求后,香饮所立即派人实地去调研。经调研得知,该地区气候环境适宜种植胡椒,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信息闭塞,技术水平远低于其他地区,老百姓不知道怎样育苗,甚至不知道好的胡椒苗长啥样,许多人还用老蔓做种苗,导致胡椒长势弱、产量低,每年都会出现大量死株。香饮所先从解决其种苗问题入手,帮助其在海南琼海、文昌购置优质种苗,并实地指导和培训农户种植管理。为支持其产业稳定发展,香饮所在当地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指导建立了种苗标准化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和培训已成为常态。目前,胡椒已成为该县主要发展对象,发展胡椒也成为政府精准扶贫的主要产业,全县计划到2020年发展种植胡椒10万亩。胡椒将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
科技成果从少到多,带动胡椒产业从小到大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香饮所也在不断完善胡椒生产技术,先后对胡椒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利用、遗传育种、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产品加工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项,建立了我国胡椒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该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推广应用成果还获得了中华农业科普奖。
历经近60年的发展,原来的兴隆试验站已成为我国专业从事胡椒、咖啡等热带香料饮料作物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农业部胡椒种质资源圃,同时拥有了一家国家4A景区——兴隆热带植物园。
香饮所一路走来,也伴随和支撑着我国胡椒产业的发展。在香饮所的技术支撑下,我国胡椒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目前产业稳定在种植面积近40万亩、产量近4万吨,胡椒已发展成为年产值30多亿元、关系到100万以上农村人口收入的重要热作产业,胡椒产业已成为海南省农业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及我国热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邬华松告诉记者,在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的刻苦钻研和无私奉献下,香饮所已建立了集资源与育种、耕作与栽培、病虫害防控、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的专业胡椒研究团队,胡椒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作为香饮所的立身之本,也将发扬光大,为我国胡椒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热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科技支撑。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