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全年猪价暴涨可能性不大

  • 发布时间:2016-04-08 03:38:2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猪肉价格在春节小幅微调后,近期已连续4周上涨,且上涨幅度还不小。从短期看,肉价还有一定的上行空间,但这一上行具有恢复性,长期看猪肉有比较充足的生产能力,而且我国生猪市场形成了非常灵活的调控机制,不会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

  猪肉涨价了。为何上涨?今后价格走势如何?市场供应有保障吗?4月7日,农业部就此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也就肉价波动做出回应。

  猪价上涨具有恢复性质

  经历近3年的下跌周期后,近来猪肉价格总体呈震荡上行走势。数据显示,这一轮猪价上涨从2015年3月中旬开始,当时活猪价格为每公斤12.16元;当年9月初涨到18.25元,之后小幅下降,后持续小幅上涨至今。猪肉价格在今年春节前一周达到最高,每公斤29.04元,之后下降了一个月,目前已连续4周上涨。

  “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总的看,是前3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分析,本轮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前期长时间价格低迷。对于养猪场户,2012年至2013年保本微利,2014年陷入严重亏损,每出栏一头猪亏101元。2014年和2015年两个春节消费高峰期猪价不涨反跌,严重挫伤了养猪场户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猪产能深度调整,目前处于较低水平。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此持相同看法,他表示,本轮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供给减少,而供给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期生猪养殖长期亏损,因此此次价格上涨也可以看做是生猪市场的一种自身修复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生猪出栏价格尚未突破历史高点。上轮周期的生猪出栏价格高点出现在2011年9月7日,为20.21元每公斤,比今年3月份价格高点高6.8%。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希望对猪价变化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价格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波动。马有祥说,猪周期的存在是正常的,是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对价格作出的不同反应。近10多年来,生猪养殖经过了几个周期,大体上每一次波动都有一定的相同点。其一,直接原因都是因为供给的减少,就是生猪养殖量下降,供不足需。其二,在生猪市场最景气的时候,价格会冲得很高。

  猪肉供应不会脱销断档

  关于全年的猪价走势,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表示,因为养殖效益较好,规模场户补栏积极性开始恢复,有利于增加后期猪肉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尽管猪肉价格在高位运行,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但伴随着生猪出栏的逐步增加,猪肉价也将逐步企稳,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猪价维持高位应该是今年的常态,但不存在暴涨的基础和动力。”马有祥分析说。首先,生猪生产的三大指标都显示生猪产能在加快恢复。今年1、2月份监测的种猪场二元母猪销量增加了近60%;3月份第4周仔猪价格同比翻了一倍,带动补栏积极性的提高;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0.9%,母猪存栏在连降近3年后企稳,环比持平。

  其次,从养殖成本看,今年饲料成本推动猪价上涨的因素基本不存在。近期猪粮比价达到红色区域,很重要的因素是玉米价格下调。如果按去年玉米价格每公斤2.4元计算,现在的猪粮比价仍处于绿色区间。饲料在养殖成本中所占比重比较高,有60%至70%。现在玉米价格降到2元左右,上涨可能性不大。

  此外,生猪疫病情况比较稳定,猪肉消费需求没有大的增长。加之,猪肉的替代产品价格是下行的,禽肉价格基本稳定,牛羊肉和鸡蛋、牛奶的价格都是下降的。

  沈丹阳也认为,随着养猪预期效益变好,养殖户扩栏补栏,后期生猪出栏逐步增加,市场供应将趋于平衡。预计2016年全年生猪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下一步,农业部将通过强化信息监测和预警,加强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多项措施,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商务部将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及时发布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信息,引导养殖、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补栏,保障市场供应。

  转变养殖模式防大波动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已达到45%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千家万户分散养殖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不过,在叶贞琴看来,目前养殖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生猪养殖户年平均出栏规模比较小,还有55%的出栏肥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散户提供。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特别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价格大涨大跌也主要在此,保障均衡供给难度也在此。

  去年以来,生猪养殖面临的新情况是限养禁养。从畜牧业发展环境来看,环保压力对规模养殖的约束趋紧。原来农民既种地又养猪,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是传统农业的一大优势,环保压力较小。现在养猪高度专业化分工,经营主体分离后,污染的问题随之即来。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废物处理的规定越来越严,养猪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禁养限养对生猪的调减量影响比较大。据了解,有10个省份已经或者准备启动生猪禁养区的划定,禁养区内的生猪规模场面临拆除搬迁,这大约影响2000多万头的生猪出栏量。“对生猪养殖来说,既要保供给又要保环境,也就是既要吃上猪肉,又要不闻臭味,找这样一个平衡点。”马有祥说,这是生猪产业发展应该正视的问题,如果环保方面不达标,规模养殖可以说寸步难行。

  2015年全国猪肉产量548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一半;猪肉人均占有量40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马有祥认为,“从2010年开始,我国猪肉产量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我们有比较充足的生产能力,也有非常灵活的市场发展机制。这几年尽管有猪周期,但也正好说明当前的生产能力是足够的。下一步,国内生猪产业要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这将有利于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