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来了 旅游业准备好了吗?
- 发布时间:2016-04-01 00:30:55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许多人都有踏青出游的打算。在游客们的出游热情面前,景区景点同质化、景区门票价格“涨”声一片、旅游体验感不佳、每逢假日必“爆棚”等阴霾会不会再现?旅游业是否准备好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
随着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速,记者在北京、上海、江西、广西等地采访了解到,这些地区在优化政策制度、增强有效供给、改善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受到了大量境内外游客的青睐,有望成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样本。
智慧旅游:
吸引线上粉丝落地游
来自河南的常晓璐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西龙虎山景区”几个月了。“我是公众号推送的《爆笑天师府》系列漫画的忠实粉丝。”近段时间,她特地带家人前往龙虎山自驾游,看看龙虎山的“真面目”。
临行前,常晓璐轻车熟路地点开公众号,用250元的价格预订了旺季260元的全程游览票,顺便预订了酒店,比对了众多导游的履历后预约了一位当地导游。“智慧旅游做得好贴心,买票很方便,赞一个。”
鹰潭市龙虎山景区网络信息中心负责人王坚介绍说,龙虎山基于微信推出移动智慧服务系统,包括景区服务、在线支付、智能导游、语音讲解、导航导览、电子商务等功能。公众号目前拥有粉丝近20万余人,总阅读量达720多万次,平均每篇阅读量约2万次,在全国旅游景区官方微信中名列前茅。
王坚说,4月中旬将开放智慧龙虎山体验中心,游客可以体验大型3D全息祈福互动、VR虚拟头盔体验系统、3D打印墙面沙盘地图、曲面墙互动凌空天书游客须知、远程视讯同传互动服务等项目。“利用先进的云计算、物联网、GPS、二维码识别以及国际一流的展示互动等技术,为游客营造智慧旅游体验空间。”
“景区的智慧旅游往前迈了一大步,从原来的‘线上飘’直接落地了。”王坚说,以往景区创新多在内部管理和优化中体现,此轮创新直接呈现给每个游客,让他们在体验中有切身观感,更好地提升游客的体验值和口碑感。
“龙虎山创新智慧旅游发展理念,用‘互联网+科技’思维传承、发扬道教文化,通过季节性主题活动统领品牌、推广营销,刺激游客出游。”王坚介绍,2015年从“线上”吸引至“线下”的游客达10万人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认为,信息与移动互联网必然会对旅游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而使每个企业、每个景区的服务方式发生变化。使一个地方的旅游业乃至经济发展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要素和市场。
厉新建说,随着智慧旅游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对于地方政府和景区运营方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把握时机,不盲目跟风,不被动等待,才能赢得游客的青睐。
度假休闲游:
多元化供给满足游客需求
来自北京的徐国林一家人在广西桂林地中海度假村游玩了一个多星期。白天,他们在这里体验骑马、射箭、游泳等运动,领略各个国家雕塑家的建筑设计;晚上,观赏和参与度假村编排的各种演出、课程。
“这是一次别致的旅游体验之旅,一进入度假村,就有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从居住环境到文化体验的每个细节都引导到位。”徐国林感慨道。
桂林地中海度假村一位负责人说,他们打造的是一种高质量的悠闲度假方式。地中海度假村有46万平方米的原生态山水美景,50座山峰环绕,构成了独特的景观。实行一价全包制,各种设施及活动基本都免费,并提供20多国语言服务。
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开放以来,桂林度假村每天入住率都达到了95%以上。2015年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开始至正月初七,地中海度假村每天客房爆满,一房难求,330多间客房每天接待量都保持在800人以上。
“中国游客数远超境外游客。”桂林市旅发委调研员庞铁坚说,每天约有750位游客在这里休闲度假,国内游客占大多数,约1/5的游客来自东南亚等境外地区。这些游客短则停留至少3天,长则停留一至两周。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认为,当前我国旅游在硬件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结构性失衡,传统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新型供给的变化。一方面,现有硬件设施严重过剩,比如传统景区、饭店业等;另一方面,随着游客对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现有硬件远不能满足当前游客的消费需求。
“需求的猛增对多元化供给提出了挑战,只有为游客提供更人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才能吸引其前往并消费。”魏小安说。
中医养生游:
“旅游+”撬动产业新增长点
登长城学八段锦、在古北水镇学打太极拳、在中医院学做秋梨膏、敷中药面膜等等,这些充满文化特色的中医药元素,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在北京体验一把养生之旅。
“在线路设计上,把中医药元素穿插在常规观光旅游线路中让游客体验,旅行社还请专业老师教游客打太极、练八段锦。”中青旅目的地海外营销事业部总监翟毅说。
2014年8月,北京市旅游委与市中医局面向海内外推出7条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线路,2015年又将海外目标市场细化为日本、韩国、美国等8个目标市场。北京市旅发委统计显示,中医养生旅游入境游客比当年入境游客平均消费高25%以上。
在北京,中医养生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兴旅游业态。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中青旅、国旅总社、中旅途易、携程、环亚风景等5家旅行社的13条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线路接受游客报名。翟毅介绍说,中医养生文化游中的推拿、针灸、按摩专门增添了外国游客晚19:00到22:00的消费活动。
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王粤介绍说,2015年,针对日本韩国美国德语区俄语区等8个目标市场完成了市场调研、中医药资源点筛选、踩线、线路设计、市场测试、宣传推广和销售等工作。13条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线路销售情况良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1700多名境外游客参与了中医养生旅游。
王粤分析认为,旅游的供给侧改革要“跟着人走”,符合消费主体消费行为、模式和方式。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旅游业同农业、医疗产业、交通运输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着旅游产业组织方式,引领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优化政策频出
为经济带来内生新动力
在上海旅游地标豫园商城里,40岁的台湾游客李颖学拿到了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申请单,购买600多元服装后获得了68元的退税。“买的多,退税也多,让我更想‘买买买’。”
李颖学是过去半年多在京沪两地试点离境退税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去年7月1日起试点的离境退税政策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底,京沪两地分别累计实现离境退税销售金额1612万元和1500万元。这一政策已扩展到天津、福建、四川等地。
同时,201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和上海试点实施的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平均每年分别为两地超过3万人次的国际旅客办理免签手续,这一政策已扩展到杭州、昆明、西安等中西部多地。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晓斋认为,在制定完善政策方面,一方面应思考如何在世界范围内配置旅游资源,一方面需研究13亿人的旅游规律。
2015年8月起,江西上饶市宣布实行夏季周末休2.5天短假,成为国内首批实施弹性作息制度的地市。当地一家企业的员工柯超利用两个2.5天的短假,带着家人到福建、浙江游玩。“这一政策给了我们更多选择,不用凑黄金周的热闹出游,现在自驾、高铁出行都很方便,提早点出发时间很从容。”柯超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随后,河北、江西、重庆、广州、甘肃等地相继出台意见,鼓励实行弹性作息制度。今年4月起,江西吉安市、山西晋中市也将实施弹性作息制度。
齐晓斋认为,休假制度的新探索激发了国民休闲需求,增加了境内游客出游动力;免签政策让境外游客便利地来中国游玩;离境退税政策提升了境外旅客在中国消费意愿。这些政策在更多城市、地区、行业推广,将为经济带来新的内生动力,增强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