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以创新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发展

  • 发布时间:2016-03-19 10:29:4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是古人对湖州市良好人居环境的深情赞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今日湖州生态发展的真实写照。近期,农业部党校第29期处级干部任职班学员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调研,吴兴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实践给我们许多启示。

  吴兴创新实践

  (一)理念到位贵在深入人心、知行合一

  吴兴是传统的农业发达地区。近年来,该区将生态理念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确定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编制了生态绿色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全区拆除虽然有经济效益但污染严重的温室龟鳖养殖场一千多个,建成4个畜禽养殖排泄物收集处理中心,有效整治了养殖污染。通过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商品有机肥,有效解决面源污染。很多农民发自内心地认同生态发展理念。

  (二)规划引领贵在统筹兼顾、着眼长远一是工业化视角定布局。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园区试点,整合财政涉农专项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11.2万亩。通过连片流转,在试点核心区建成功能水稻、瓜果蔬菜、特种水产三个“万亩”示范区。二是开发区模式抓运作。在农业园区建设中,管委会、指挥部、开发公司都有明确的角色定位。三是因地制宜实规划。将建制村分类规划,划分为工业特色村、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和城镇化建设村五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三)产业发展贵在亲农护农、兴村强村一是在产业的选择上,吴兴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亲农”产业。目前吴兴优质粮油、瓜果蔬菜、特种水产、生态笋竹、花卉苗木、绿色湖羊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占比达75%。二是以产兴村、产村相融。三是借助科技手段促进产品销售。积极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农村电商物流网络实现了全覆盖。

  (四)机制创新贵在尊重农民、保障权益1.探索“四票”机制,实现农民权益。吴兴区探索用“房票”解决并村改造中的拆迁难题,用“地票”解决集体建设用地分散问题,用“股票”解决集体资产收益分配难题,用“米票”解决土地流转的价格问题。“房票”是指按照每人50平米标准给拆迁村民分配安置房,给未达标的拆迁农民发放房票。房票既可折价入股,又可在三年后兑换安置房,也可抵价购买商品房,还可以抵押贷款,选择权在村民,深受农民欢迎。“米票”是承租土地的经营主体以每亩每年350斤大米的提货券作为租金付给农民,农民既可以凭票领米,也可以折算现金。“股票”是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中,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为股权,确权量化到集体组织成员,合理分配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所带来的收益。到2015年底,全区村集体资产分红超过两千万元。“地票”是村集体建设留用地折价发证,允许选择享受130%银行利息或等价换购商品房。

  2.创新金融模式,扩大惠农规模。吴兴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模式,通过财政投资市农信担保公司和农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探索解决担保难题。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以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房、“房票”等为担保物的金融新产品和“整村授信”、“一次授信、循环使用模式、随用随贷”等服务新模式。

  3.创新科技推广,培育新型主体。为了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吴兴首创了“1+1+N”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即“1个高校院所首席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人员团队、产业若干个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这种模式联结科研单位专家102名、本地农技人员202名、生产主体902家,组建产业联盟13个。在合作社发展方面吴兴也做了探索,完善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金融服务机构+保险机构”的新型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五)城乡和谐贵在富农惠农、缩小差距。吴兴区在60万户籍人口中,约有一半在乡村居住。自2007年到2014年底,吴兴区共创建市级美丽乡村37个,2015年开始,又提出并积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的目标。由于乡村面貌改善和收入提高,吴兴的一些乡村群众愿住乡下不愿进城。我们了解到的一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吴兴全区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4.86平方米,而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56平方米。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7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1.74:1。2015年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6元,城乡收入比降为1.62︰1,明显低于全国城乡收入比平均水平。

  经验与启示

  吴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乡村经验可以归纳为“三性”:

  (一)敢为人先,首创性源自熟悉民情。吴兴每年都评比表彰“狗不叫”干部,即鼓励干部做到跑熟基层连农民家的狗都认识、进村入户狗都不叫。吴兴的“四票”等创新实践源于群众智慧,是基层干部走乡串户熟悉情况后总结提炼出来的。这再次验证了杜润生老先生的观点:办法源于农民的自发行为和地方的选择,农业政策不是发明,而是对基层经验的发现、综合和提炼。熟悉乡村农户才能发现问题摸到实情,心中有底才能敢为人先,采取的措施才能受农民欢迎。

  (二)协调各方关切,注重目标的一致性。吴兴做好基层工作、解决基层难题的立足点是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视相关方的利益联结,将观念的灌输引导,政策的精准设计,利益的合理协调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政府的目标和群众的目标聚焦在一起,做到同频共振,将各方的力量扭成一股绳。

  (三)统筹全局重点突破,注重政策措施的针对性。以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为例,吴兴区针对秸秆利用的瓶颈——收储环节设计补贴,对收储点按每吨30元发收集补贴,对处理企业按每吨50元给处理补贴。这项政策发力精准,推动吴兴秸秆综合利用率快速提高到94.4%。吴兴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的关注点、产业链的薄弱点和生产经营主体的兴奋点,往往就是政策的生长点和着力点。在结合点上发力才能使有限的政策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几点思考

  吴兴在推进农业转型、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中有全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才存在的个性问题。

  (一)循环农业如何由“小”循环到“大”循环吴兴在减少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实践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循环农业真正做大成规模还需要在理念和措施上持续努力。一是在纵向上,将一个产业的生态循环做精做细,实现产业链条的全覆盖、生产周期间的无缝链接、年际间的大循环。二是在横向上,积极探索各行业间、各产业间的集成对接模式,积极探索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化大循环。三是实现由“生态循环”向“生态补偿”转变。应当加强循环农业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主体集成采用生态循环技术和设施,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金制度。

  (二)乡村如何自我发展、持续发展

  吴兴美丽乡村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同时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建设美丽乡村应增强乡村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投入上看,不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应当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的积极性,形成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乡村的持续发展需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此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探索明确集体经济法人主体地位,完善土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方式,推进农村资源向资产转化。

  (三)美丽乡村如何各美其美

  吴兴和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乡村建设往往走整体拆迁的道路,很多村子全体都住上了高楼,已经找不到村庄的痕迹。

  应当看到,乡村是由农村社会、农村经济、农村环境和农村文化组成的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聚落,农民生活在其中,互相难以割舍。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改进村庄功能和保持乡村特性的关系。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农村生产要素蓄水池、经济波动缓冲带的作用都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乡村发展要可持续,村居改造应立足既有村庄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的依存关系。二是村庄改建应处理好乡村建设个性化和标准化的关系。在保证标准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以外,在乡村特色上做文章,保护村庄特色弘扬优秀乡村文化。三是文化传承和适度开发的关系。对农业文化遗产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合理安置、适度补偿守望传统村落的乡村文化传承人。

  (农业部党校第29期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执笔人王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