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见证“卓越工程师”养成计划

  • 发布时间:2016-02-24 01:30:4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第二看台

  “在这四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们不但学习到了专业知识,还积累了实际经验,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环境适应能力。”结束在无锡爱依特纺织公司的企业实践课程培训后,纺织1205班康鑫湲同学对科技日报记者总结自己的收获时这样说。

  到企业实践,这是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部分。3年来,和康鑫湲同学一样,纺服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先后有462名同学参加了企业实践,在校企携手共筑的平台上,增长知识增强本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纺服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是首批入选‘卓越计划’的专业,从2010级开始,纺织工程专业每届5个班约150名学生全部纳入‘卓越计划’培养范围,成为全国纺织类专业参与这一计划人数最多的高校。”江南大学校长陈坚说。

  卓越计划强调实战实训,纺服学院从优化培养方案入手,把“能力培养+实践探究+人格养成+创新创业”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纺织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3+1”(3年在校、1年在企业)培养模式。“我们的目标,学生不仅会设计产品,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出来。”陈坚说。通过签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企业深度参与学生企业实践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校企协同安排课程设置、协同安排企业实践、协同制订考核标准、协同指导毕业论文。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 江南大学纺服学院院长王鸿博介绍到,卓越计划促使我们把以前工作做了凝练总结,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缩短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陈坚看来,“卓越计划”的特色,是把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卓越计划”实施以来,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连续3届学生参加企业实践,经历毕业前“蜕变之旅”。在纺织企业结束实习的学生向科技日报的记者表示:“在做挡车工的四个月里,我们苦过累过,最难熬的就是7、8月份,天气酷暑炎热,车间封闭不透风,但我们也全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从开始的茫然不适应,到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对于学生来说,实习不仅是一次“洗礼”,也是一种成长。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认识到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也逐渐学会怎样把学校教给的理论知识恰当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慢慢褪去学生的浮躁与稚嫩,实现迈向社会独立成长的第一步。

  2013年,在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纺纱车间实习的6名同学,针对细纱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将江南大学现代纺织技术研究所的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细纱车间”的合理化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厂长周晔珺的重视,并将2010—2012级在工厂实习的12名同学纳入该项目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小组,很快成功开发了国内领先的细纱单锭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纱锭的全数检测,从源头上控制纺纱过程,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人力成本。目前已完成1万锭中试,下一步将扩大到10万锭,而在企业实习的4名同学也从“卓越工程师实习生”转变成为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的正式员工。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江南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凭借扎实的知识结构、实践的主动性、富有团队精神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通过探索政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青年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锻炼,学院80%以上青年教师具有一年以上学生企业实践指导经验,先后有11位年轻教师由江苏省科技厅委派兼职企业科技副总。3年中,学院与“卓越计划”实践基地共同承担的江苏省科技厅产学研前瞻性研究项目45项,有一半以上是年轻教师主持,实现了工程实践教育和工程科技创新双丰收。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