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8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企管理政企不分“沉渣泛起”

  • 发布时间:2016-02-04 07: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苏万明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近日在辽宁、北京、山东等十余个省份走访百余家央企和地方国企了解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部分国有企业承受更多社会职能的压力,经营自主权受到干扰,政企不分顽疾“抬头”。

  国企成保增长“主阵地”

  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略有扩大,显示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压力面前,国企经营管理政企不分出现“沉渣泛起”新苗头。

  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受到干扰。《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100余家国企并回收了558份有效问卷,其中有311份问卷反馈认为,落实本轮国企改革最大难点在于“真正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部分人士反映,经济运行就像心电图,有峰有谷才正常,一条直线式的发展背离常规。当前我国经济低迷,处于调整进入新常态的过渡时期、阵痛阶段。部分地方党委、国资部门把国有企业当作保增长“主阵地”,不顾经济波动规律,强压增长指标。一些指标明明做不到,但依然下达考核“死命令”。结果一些企业为了保住利润,原计划用于技术和设备改造的资金就只能延后使用。

  同时,国企承担社会职能压力也在增加。部分企业反映,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和谋求改革转型之间的矛盾加剧。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李春光说,集团成立企业的时候,大家手舞足蹈,但要撤一个企业就太难。集团在沧州的一家企业近年来亏损严重,一个月亏损达一亿元,前一段时间被关停了。去年3月,在政府部门介入下,企业竟又重新开张,但到目前已经亏损了7.5亿元。“企业搞仲裁也不会得到支持。我们在境外的企业就没有这样的压力。在瑞士的企业裁了540多人,很简单,就是到财务交接完事。”李春光说。

  中国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部长杨景宏说,时至今日,国企依然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包袱,经济低迷时期压力凸显。许多国企的员工至今依然是“能进不能出”,消肿很难,导致企业发展资源被分散分流。

  加快制度设计推进政企分开

  有关人士认为,政企分开在国企改革领域已经呼吁、探索多年,但至今迟迟没有真正实现,其根源在于一些症结没有解开。

  目前,政府职能转换迟滞。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展加快,但政府职能没有跟上,还不能很好地实施宏观管理,为企业创造外部条件和服务。部分职能部门思想上依然不愿失去一些重要权力和利益,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对企业实施微观管理的思维,但在新的经济形势面前,部门管理能力上又难以胜任。

  部分受访人士认为,政企分开在我国仍未找到可借鉴推广的成功模式。经济学家常修泽认为,为了实现政企分开,我国已经经过数次探索。如较早开展的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两权分开”改革,虽然有所推动,但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加剧。推行股份制改革但没有实现股权多元化,企业仍是国有独资企业。近年来,“混改”“三管变一管”等理念不断提出,但如何减少“婆婆”又能加强监管,还要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依然有待探索。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要完善党在经济治理领域的选人用人机制。经济学家周放生认为,国资部门负责人及国企领导人实行任命制,有利于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应该加强和完善,其中的关键在于确保“选对人”,以跟上经济形势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党的组织部门转变思路,考察干部应政治素质和经营业务能力并重,党组织考察和职工代表选举并重,确保任命的领导者真正懂国企改革、敢担当。

  另一方面,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专家指出,结合我国持续推进的政府简政放权和审批制度改革,党政部门对国企也应加快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提供服务,对企业决策应从前置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此外,要引导国有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优化国企内部加快政企、党企分开的制度设计。截至目前,我国仅有80余家央企集团公司成立了董事会,而且部分企业董事会和党委及各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依然有待进一步理顺,党委会和董事会界限不清、党委“一把手”说了算的惯性问题依然存在。这就需要在加快国企董事会建设的同时完善制度设计,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定位和边界以制度的形式厘清并确定下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靠制度规范党企的运行和权责。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