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

  • 发布时间:2016-02-01 06:31:3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马玉

  走进司法所的楼门,墙壁上一边贴着李培斌所信奉的格言: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另一边贴着他作为党代表的承诺:手机24小时开通,随时等候矛盾纠纷报案,3分钟之内行动,尽快赶赴现场,解纷止争,防止矛盾激化。

  “走的前一天,他办公桌上还放着血压计和降压药。台历上记着一位待调解纠纷当事人的电话。”李培斌的同事、徒弟鲁学虎说,“师傅说培训回来后让我跟他一同处理这起纠纷。”

  李培斌办公桌上的台历翻停在2015年10月14日,他与徒弟的最后一次通话也定格在了这一天。2015年10月15日清晨,党的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原主任、龙泉镇司法所原所长李培斌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年仅50岁。

  一句格言、一份承诺,李培斌似乎没有再留下太多东西。“但从事司法工作30个年头的他,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一座一心为民的丰碑,为司法战线留下一面兢兢业业、为公为民的旗帜。”阳高县的百姓如此评价说。

  翻开李培斌生前的信访案件记录册子,厚厚的本子上记满了他的日常工作内容。从邻里矛盾、土地承包纠纷、婚姻纠纷到法律普及、帮教矫正、济贫解难,这些看似家长里短、琐碎繁杂的小事是他的全部工作,无论职责内外,他默默与这些打了30年的交道。

  “老百姓的事情在师傅李培斌的眼里没有大小、轻重缓急之分。他总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不调成大事。”鲁学虎回忆起师傅化解矛盾纠纷的教导时说,“师傅总说来这里的肯定有怨气,对谁释放?肯定对干部释放,来了先给倒杯水,火气就从十分变成了七分;第二步倾听,你不能还嘴;第三步才是分析需求、讲理讲法。”

  对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他豁出了命也要管。2009年的一天,安定营村村民李亮醉酒后提着斧头在村中寻衅滋事,引起不小的恐慌。接到电话的李培斌放下手中的碗筷火速赶到现场,冲到人群前头进行喝止。失去理智的李亮挥动板斧砍向了他的左手,李培斌忍着剧痛,用力制服李亮。从此,一道一寸长的伤疤留在了他的手上。

  对于群众的困难,再难再累他也要帮。回忆起李培斌对自己的照顾,富贵村79岁的老太太袁桂如几度哽咽。多年前,老人的丈夫和儿子相继去世。李培斌知道老人的境遇后,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不时送来粮食和衣物,帮助老人申请了多项救助。

  “100元、200元、500元他都给过,给过衣服,也给过白面。”袁桂如说,给了多少次,多得让老人记不清了。可老人并不知道的是,李培斌自己家并不富裕。“多少年了他一个月就3000多元的工资,我也没有个正式工作。”妻子杜润梅说,“结婚30多年了,26年都是租房子住。”

  在他的汇报材料里有这样一段话:“很多东西是现实的无奈,唯一的办法就是解决引发矛盾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调解人员的一颗热心,设身处地为矛盾双方着想,千方百计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该做和最要赶紧做的。这是师傅常说的话。”鲁学虎说。

  时不我待,事不我待。多年来,李培斌已经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养成了周末上班的习惯。只要群众有需求,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半夜起来处置突发事件更是常有的事。对待百姓之事,李培斌没有分内分外之别,辖区的事尽职尽责,辖区外的事同样是有求必应。矛盾纠纷要处理,百姓民生也关注。

  龙泉镇景家庙村是李培斌包扶的村,全村4000亩地有3000多亩是旱地。为了取水浇地,打架伤人的事时有发生。李培斌带着村党支部书记荆虎跑政策、要项目,建起了大棚。

  “现在全部都是水浇地,原先旱地一年一亩满打满算1000多元的收入,现在蔬菜大棚一亩地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荆虎说。

  从省市代表到党的十八大代表,从省市劳模到全国劳模,30年里,李培斌先后68次获得荣誉,而在他留下的大大小小的证书里,还整齐地叠放着一面书写着“百姓之事装心中”的锦旗,这是龙泉镇百姓送给他的。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