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复制粘贴抄出“十万加”
- 发布时间:2016-01-28 03:31:28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范晓
风靡高校及各路精英的知乎,堪称“小体量,大能量”,它用问答创造了一种新的内容生产形式。从生活窍门到人生智慧,从量子力学到审美社交,让每个有知识、有想法的人都可能成为内容生产者,也让真正高品质的内容绽放价值。
经常出没知乎,同时又拥有自己微信公号的人,一定不会对这样的情况感到陌生:自己某篇在知乎上大获好评的答案,或许超过了一千个赞,还上了“知乎日报”。然而,当你喜滋滋的准备发你个人公号的时候,却发现这个答案已经传遍朋友圈了。是的,不是你的公号,可能连作者也不是你了。
重灾区:99%优质问答被抄袭
知乎用户“江寒园”日前在知乎发帖称,六月七号那天写了两篇文章,早上12点前写完《谈谈 no can no bb》,下午1点半开始写这篇《那些成功学和鸡汤文不会告诉你的-江寒园-知乎专栏》,一边写一边查找论据再逐一考证,除去午觉和晚餐一直折腾到了晚上11点半。
“大概花了八个小时,写完就扔网上了,但是没想到这篇会火,目前全网阅读量应该150万+了,到第二天就陆陆续续有人来找我要这篇文章的授权,现在为止大概授权了将近三十家。”据“江寒园”描述,也有没要授权直接转载的,比如《读者》。
后来,经由微信后台和微博私信多次交流,双方达成一致,《读者》按原创作品千字/100元的标准支付稿酬,并刊登《致歉声明》。
据了解,像“江寒园”这样被侵权抄袭的知乎用户并不在少数。2014年末,知乎曾随机抽取了站内3000个获得500赞同以上的回答做内容比对,发现99%的篇目都曾被微信公众平台的账号侵权使用。
通过咨询微信公众平台,“江寒园”获悉,未经授权且直接或间接用于商用,即使标注了原文链接和作者姓名也依然构成侵权,同时,公众号有商业推广功能,公众号转载不属于限制或免除侵犯著作权责任的情形。
反击:24小时有举必查
作为一个号称生产精华内容的互联网平台,大量的原创内容被赤裸裸地剽窃,除了绝地反击,别无他法。
2015年11月初,知乎对外公布完成腾讯领投的5000万美元C轮融资,加强与腾讯和搜狗的合作。知乎与微信共同开辟了“绿色维权通道”,通过人工审核对接的形式对知乎用户所举报的侵权内容进行处理,大半年时间处理超过9800例投诉。
然而,人工审核对接的方式能处理的数量和速度有限,2016年初,知乎正式发布“微信公众号侵权投诉产品”,鼓励用户维护自身原创权益,将“跨平台维权”产品化。
据介绍,用户可以在个人首页的社区服务中心内对侵害自己原创权益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实时、直接的投诉。投诉时须由原创者本人填写被侵权的知乎原内容链接,包含本人所撰写回答及专栏,同时填写投诉的侵权公众号内容链接。
在投诉提交后,产品后台将会依据用户所发布(修改)内容的不同版本,自动进行关键词、句、时间等多重信息比对,判断侵权行为是否成立。
问答社区版权归属存疑
“知乎作为分享平台,有版权一说吗?”不少网友存疑。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创造性的文字、音乐、图像等内容都具备版权,知乎问答用户的原创内容毫无疑问是有版权的,“但目前问题的关键是,版权归谁,归内容创造者所有,还是归平台所有。”
从bbs到博客,勤奋耕耘的互联网作者难以获得回报,被业界视为“劣币驱逐良币”。
而微信自诞生以来,优质内容激活了“全民阅读”的新景象,大批优质原创内容诞生,但在商业推广的驱动下,复制粘贴的抄袭之风也开始盛行。
与此同时,整个互联网行业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力度正在加大。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微信共处理涉知识产权案件1.3万件,其中,原创声明功能保护了515万次原创申请,品牌维权平台处理了7千多例涉嫌售假举报。腾讯法务部总经理江波表示,未来微信将考虑把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语音、视频等内容。
“分享”是互联网的根本属性之一,但“分享”并不代表可以侵权,可以免费使用。业界预测,随着互联网版权意识的强化,微信公众号靠复制粘贴炮制“10万+”阅读量的内容会变得非常困难。
知乎产品经理俞金辉表示:“希望所有的原创作者和原创行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在此基础上中文互联网才能源源不断地有原创内容产生。”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