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现代气息足民俗风韵长

  • 发布时间:2016-01-26 08:30:3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燕玉海

  农民居住楼房,田野稻谷飘香,满山树木碧绿,江河鱼鸭游荡,人在画中走

  ……

  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北部,一个后发展省份的小县,农村人居环境缘何搞得如此优美和谐?坚持维护生态环境,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环境治理机制,以最少的投入,争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这是恭城的秘诀。

  恭城县委书记程权给记者条分缕析,历数硬措施。将垃圾处理、沼气建设、绿化美化、风貌改造、环境整治等11个大项86个小项量化为分值,层层分解,落实目标,完不成不罢休。短短的几年时间,全县就实施完成了一大批公共服务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收到了“民族风貌凸现、生态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效果,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20多项荣誉。

  人人是接待游客的“小老板”

  “一边搞生态农业种植,一边做生态旅游接待,如今,村里没有人愿意外出打工,都想坐在自家当老板。”莲花镇红岩村村民朱培铭说。

  来到红岩村,宽阔的大街两旁,矗立着整洁漂亮的楼房,户户门前停放着私家车。在村边记者看到一群群游客穿梭在月柿果园里,品瑶乡月柿、赏柿园风光,恰似游荡在景区公园。几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在朱培铭家里围满了圆桌,争吵着要喝恭城油茶。游客王红梅说,过去来桂林必到阳朔,现在又添了个恭城,网上一搜便知。

  “去年国庆节后,已有三批旅游团来红岩村玩了,每年这时候红岩旅游接待忙得不可开交。”朱培铭边打油茶边说,“从2003年开始发展旅游业,村里成立了旅游协会,全村近百户经营起了农家乐,农舍改成饭店和客房。”

  记者随着朱培铭边走边看,一楼是餐厅和土特产商店,楼上是宾馆,墙上贴有统一制定的指导价。朱培铭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6间客房,周末、节假日总是爆满,一年下来仅住宿收入就有10多万元,再加上家里自制的腊肉、柿饼及餐饮等,一年差不多就挣20万元。据了解,2014年红岩村全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其中旅游收入约占60%。

  户户沼气一用就是十几年

  在红岩村里,农村使用沼气实行全托管服务,农户需要交纳少量的费用,不用打理沼气池和处理垃圾,就可以常年使用沼气。全县许多村像红岩村一样,使用清洁能源;并组建起了保洁队伍,实现了垃圾清扫、堆放及污水处理的全覆盖。

  走进农民朱基伦的家中,雪白的楼房和洁净的院落映入眼帘。“真美呀,比大城市里居住的宽敞痛快多了。”听到赞美声的朱基伦面带笑容说,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村里的公路通了,污水处理设施有了,保洁员定时保洁,村里干净整洁,空气又好,生活得越来越舒服了。

  在黄岭村,记者发现,利用自然落差将脏水集中到污水池,通过三级厌氧发酵,再流入到种满植物的人工湿地,经过植物根茎吸收多余的氮、磷等使污水净化处理,达标后的水还可浇灌果园,这种不用电,不产生运营成本的生态污水处理设施,仅黄岭村就建了两个。据了解,目前恭城全县农村已有45%的生活垃圾和30%的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沼气池进行转化,既产生了农民生活中需求的新能源,又大大减少了农村的污染源。

  家家传承文化民俗留住乡愁

  恭城县的门等、矮寨等村所在的萍江流域古称“九甲”,瑶、壮、汉等多民族在此聚集,其中瑶族人较多,各家各户居住的房屋展示着独特的地方自然风貌。记者来到村里,发现有的村民正在建房。新建房屋严格沿袭当地建筑风格,都是“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村民苏开德说。

  近几年,恭城县的农民手里有了钱,像门等、矮寨村里盖新房的户很普遍,有的村达到了90%以上。农村的房屋建造,大都自觉沿袭“九甲特色”,同时绝大部分也都保留着老屋风格,并加以修缮、利用其吸引游人观赏。

  在红岩村,正在为村民苏江明的老宅更换空调、冰箱等大功率家电的施工队正忙得大汗淋漓。苏江明介绍,“家里有了钱,换了几件新家电,不增加用电负荷就不行啦”。据了解,近几年来,全县城乡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县城整体风貌改造,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并成为广西“全区风貌改造示范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