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大股东再出动10天买111亿元

  • 发布时间:2016-01-16 06:33:06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产业资本增持热

  能否守住阶段底

  昨日数据显示,去年12月M2增速、新增人民币贷款均不及预期,央行口径末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创历史最大降幅,且昨日午间市场传出部分银行停止中小创股权质押,仅接受沪深300成分股质押的消息,受此影响,午后A股凶狠跳水,沪指大跌超4%。

  但监管层暖风频吹。昨日盘后,证监会称,目前尚未出现上市公司大股东因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而平仓的情况。两融业务中多数客户已经采取追加担保物等方式避免了强平。今年来融资融券日均平仓约6000万元,大降四成,对市场影响有限。同日,央行开展1000亿MLF操作定向放水,为节前市场注入流动性。

  今年以来短短10个交易日,沪指跌去16%,但大股东、高管等重要股东增持规模已达111亿元,从去年7月份以来累计增持3200多亿元。分析称,正常情况下,产业资本大量增持意味着阶段性底部隐现,而当前市场变化较大,能否守住底部还需观察,投资者仍要谨慎,小心追高。

  专题文/图/表 广州日报记者张忠安、李婧暄、杨欣

  A股历史上几次规模相对较大的重要股东增持情况

  1. 2005年8月开始,增持数量突然飙升,在此后的六个月累计增持了93.44亿元,开启A股大牛市的前奏。

  2. 2008年8月指数从6124点跌到2300点左右,再度出现大股东增持,5个月累计增持了100亿元。A股探底反弹到3478点。

  3. 2010年12月份开始,出现一波增持,A股出现短线反弹。

  4. 2011年5月~9月,A股增持规模也不小,达99.93亿元,但A股在经历小幅反弹后持续下跌。

  5. 2012年9月~11月短短的三个月,重要股东增持了125.51亿元,当年12月份后沪指大涨20%多。

  6. 2014年5月和6月,重要股东又大幅增持了257.23亿元,一个月后A股开始一轮上涨到5178点。

  7. 2015年三季度,重要股东增持规模飙升到2041亿元,11月和12月又买了933亿元,但指数至今仍未明显止跌。

  “一等公司忙增持和员工持股,二等公司承诺不减持……”A股持续波动,亏了股民,火了段子手。在指数出现第三轮深度调整后,以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再度出手争当“一等公司”。

  329家公司

  获589位重要股东增持

  “任何时刻拿着一等公司!”这是一些专业投资者的建议。1月15日,奥特佳宣布,该公司股东西藏天佑投资14日增持上市公司股票29.1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3%。三安光电同日表示,股东三安集团也在今年的1月14日通过交易系统增持544.90万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0.21%。

  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15日收盘,沪深两市有329家上市公司获得589位重要股东(大股东、董监高、员工持股以及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781次增持,增持总市值为111.04亿元,涉及8.57亿股。达华智能、广发证券、苏宁云商、加加食品、中国联通、中信国安、金融街、湖南发展、长江传媒等34家公司被增持的市值在1亿元以上。

  在上述329家被增持的公司中,有37只个股被重要股东连续增持达到5次以上。以通威股份为例,今年以来,包括袁仕华、禚玉娇、杨仕贤、陈平福、郭异忠、晏保全等在内的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通威集团高管集体增持自家股份52次,累计增持89.19万股, 累计增持的市值约为1089万元。与此同时,四方股份、天虹商场、粤水电、宝塔实业等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次数也在10次以上。

  员工增持亏了老板赔

  部分上市公司董事长再度为员工增持兜底。东方海洋在1月13日发布公告称,在近期市场非理性下跌的背景下,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车轼倡议全体员工积极买入公司股票,“凡2016年1月13日至1月15日期间净买入的东方海洋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在职的,若因增持产生的亏损,由本人予以补偿;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而在去年7月到8月份,包括皇氏集团董事长黄嘉棣、暴风科技董事长冯鑫、腾邦集团董事局主席钟百胜等都发布“鼓励员工增持,亏了老板赔,赚了员工自己拿”的倡议。

  “A股还是相对高估,但高估有高估的理由。我仍然看好A股。”此前多次提醒A股风险的万联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古振华对广州日报记者表示。而根据记者对比,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或回购往往发生在二级市场持续低迷、优质个股被严重低估的时候。且产业资本增持潮之后,往往会有一波强势反弹行情。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重要股东大量增持可能意味着短期阶段底部或隐现。

  市场焦点

  上市公司频打“重组”牌 行情低迷成功率或不高

  新年伊始,上市公司又开始频频打出“重组”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4日,共有309家上市公司涉足并购重组,较去年同期111家公司同比增长178.38%。

  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中,并购交易总价值在10亿元以上的公司达到79家。

  与以往的并购重组倾向于整体上市或借壳上市不同,近两年来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主要是进行外延式扩张,横向纵向扩展产业链,或是转型进入新的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助力市值拉升。有市场人士认为,实施并购重组的公司,其后续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均会有较为显著的提升。

  不过,也有投资者认为,市道低迷,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是为了维护股价而频打“重组”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6月29日至7月7日的A 股深幅调整期间,沪深两市就曾经出现多达651家上市公司发布停牌或停牌进展公告。

  但随后而来的却是上市公司重组频频流产。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月1日至12月底,两市有36家公司宣布终止正在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些公司叫停重大事项的原因里,未能谈妥价格或者重组标有不确定事项,成了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低迷市道中发布停牌公告,与其说是筹划重组,更不如说许多上市公司停牌是为了规避风险,因此所谓的“停牌”也就成了当时的借口,而一旦行情稳定,以“重组失败”作为了结也是理所当然了。

  操作建议

  1

  谨慎追高增持概念股

  在今年以来的增持中,A股却节节败退,昨日上证指数盘中跌幅一度超过4%,权重股集体遭到抛压,前期强势的供给侧改革概念钢铁煤炭大幅回调。沪指下跌也拖累创业板指数盘中跌幅超过3%。有分析称,市场出现深幅调整时,大股东等大规模增持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不过,在当前极端背景下,产业资本对股价的影响也可能失灵,或者效果滞后。

  从个股而言,如果市场步入熊市,即使有大股东增持,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明显。如中国建筑上市之初,曾受大盘回调影响,股价冲高回落后跌破发行价。自2009年底,大股东多次实施增持计划,但股价始终并无太大起色。腾邦国际大股东从去年7月份就开始连续增持,但股价也未能独善其身,今年以来短短10个交易日跌幅也超过20%。另外,同期被增持规模较大中葡股份、长园集团、飞马国际、新世界等都未能走出独立行情。

  因此,在目前市场敏感期内,影响市场波动的几大因素并没有完全消除,虽然在多数机构人士看来,3000点附近已接近底部,但还需要反复打磨,在市场没有企稳背景下,投资者依然要谨慎前行,小心追高。

  2

  三特征避开重组地雷股

  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着力打击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行为,目前看来已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重组公司选择将停牌时间节点前移,以图堵上内幕交易的漏洞,不过,提前停牌也为重组带来了不确定性,使得许多投资者蒙受损失。因此如此挖掘重组成功率高的上市公司,避开重组流产的“地雷”公司成为一门学问。

  如何判断重组的风险和把握投资机会?广州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广文表示,重组成功概率较大的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大股东背景很强;资产关联度以及盈利能力较强;重组后的资产对现有资产是增量,回报率比现有资产要高,估值合理。

  考虑到审核要经历董事会、股东会、国资委、证监会、交易所等各个环节,审核周期长,投资者应更多关注预案提出不久的和批复后真正能实施的上市公司。

  宏观数据

  12月M2及新增信贷均逊预期

  新增外汇占款创历史最大降幅

  资本流出压力大

  降准预期高企

  广州日报讯 (记者李婧暄)央行昨日公布的主要金融数据显示,去年12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13.3%,低于预期的13.6%;新增人民币贷款5978亿元,不及预期的70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1.82万亿元,远超预期的11500亿元,前值从10200亿元修正为10181亿元。

  与此同时,昨日公布的去年12月末央行口径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至24.85万亿元,创历史最大降幅,与同月外汇储备下降幅度基本吻合,显示在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的背景下,购汇需求猛增,外汇流动性需要央行补充,资本流出压力倍增。

  尽管此前降准预期一度落空,但新近公布的数据令更多市场人士对今年后续降准仍抱有预期,认为降准只会迟到而不会缺席。

  数据解读一:

  M2高增

  货币供应较快增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39.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40.10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2.0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M2增速一直保持在13%以上,四季度M1增速保持在15%以上。说明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货币供应量确实增加较快,表明市场流动性总体宽裕,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

  盛松成指出,M1指标显示企业运行活跃度有所提高,具体有三个因素,其一,去年年底企业存款定期转活期比较多;其二,国家加大稳增长力度;其三,去年下半年以来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大量减少,单位的活期存款增长,去年6~12月客户保证金同比少增2.13万亿元,其中去年12月当月同比少增8000亿余元。

  M2增速较快但比较合理,原因在于,一是M1拉动M2;二是去年人民币贷款首次突破10万亿元,导致人民币存款增加;三是因为近年来金融机构的债券和股权投资增加较多,导致了派生存款的增加,去年M2增加一定程度反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结构的调整。

  数据解读二:

  中长期贷款增速上升

  减慢GDP回落的速度

  汇丰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显著下降是贷款走弱的主要原因。企业贷款保持稳定增长,中长期贷款稳健或与近日基建投资发力有关。社融总量超预期增长1.8万亿元,委托贷款债券融资走高是主因。信贷增长有所恢复,但仍有上升空间,稳增长仍需货币,财政共同发力。

  招商证券谢亚轩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信贷的占比为68%,是2015年以来最高的月份。作为宏观经济的领先指标之一,近三年的企业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占比的中枢出现趋势性下降。2015年四季度为35%,虽好于三季度19%,但是仍弱于2014年至2015年Q1的各季度值,波动区间为(36%,50%)。总体而言,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上升只能减慢GDP回落的速度,而提升经济增速的效果已显著弱于过去。

  降准预期

  高企的原因

  1

  节前资金需求大

  复星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韩同利指出,临近春节,资金需求大;这些因素均令市场银根收紧,内地人民币流动性下降。因此,要维持A股稳定,韩同利认为央行应马上降息降准,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2

  外汇占款大降 资本流出压力山大

  昨日公布的去年12月末央行口径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至24.85万亿元,创历史最大降幅。2015年全年,外汇占款减少2.21万亿人民币。分析称,这与12月外汇储备下降幅度基本吻合,显示在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的背景下,购汇需求猛增,外汇流动性需要央行补充,资本流出压力倍增。

  同时,昨日央行公布数据称,去年12月当月外币存款和贷款续现双双减少。招商银行分析师刘东亮预期2016年宽松政策会继续,维持全年降息2~3次、降准4~5次的判断。

  3

  需求弱 放贷审慎

  澳新银行称,新增贷款低于预期主要由于信贷需求疲弱,以及信贷风险上升导致商业银行放贷审慎。近期而言,中国央行的政策重点仍将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或最早将于本月降准50个基点。降准后,央行可能降低常备借贷便利的利率。恒生银行高级经济师姚少华博士预期央行或再降准4次,每次50个基点,以及减息2次,每次25个基点,“我们预期今年M2增长约为13.0%,新增人民币贷款或为1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约15万亿元。”

  链接

  昨日央行开展

  1000亿MLF操作

  昨日,中国央行对9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共10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5%。央行表示,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去年12月央行对13家金融机构开展MLF共10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5%;同时收回到期中期借贷便利1300亿元。12月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6658亿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