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别让专利变花瓶

  • 发布时间:2016-01-14 13:3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佘惠敏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记者: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取得新进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发明专利年度申请受理量首次超过100万件。如何评价并看待这些数据?

  张平:这说明国人申请专利的意识提高了。但拥有专利不意味着科技就当然领先,市场竞争力当然增长。专利的维护需要很高的成本,很多理性的企业已不再追求专利的数量,而是根据市场需要申请专利,更注重专利带来的市场竞争力和专利产品对整个市场的贡献率。

  专利再多,还要有过硬的产品。从这份白皮书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一些知名企业,如华为、中兴、小米、大疆等公司的专利实力,让中国品牌走向了世界。但这样的企业还不够多。期待“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实现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什么时候全世界的高科技产品如飞机、汽车、电子产品、医疗仪器、人工智能设备等,以及日用产品如快餐、服装、化妆品等,其知名品牌都是中国企业对世界的贡献了,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成功了。期待“十三五”中国出现更多世界知名的创新型企业,期待更多中国驰名商标的商品走向世界。

  中国经济网记者: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从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维持年限看,国内专利为6.0年,而国外来华专利为9.4年;从有效发明专利的说明书页数和权利要求项数看,国内专利平均为7.3页和7.8项,国外来华专利平均为18.5页和17.4项。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发明专利质量?

  张平:我们需要更多理性地申请专利,提升专利质量,不再单纯考虑数量。

  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国内专利的维持年限比较低,这跟国内政策有关系。

  以国际经验看,企业在专利授权后的10年内是专利应用的高峰期,甚至在医药行业,专利的利用时间长达15年以上。但是中国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维持年限仅6年,这意味着专利在刚进入应用时,专利权人就不再维持了。而国外来华专利是9.4年,这说明他们的专利授权后是有应用价值的。

  这种现象,说明大部分的国内专利的维持不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而是为了追求业绩提出的专利申请:高校为了科研结题、企业为了享受优惠政策而申请。有些高校申请的专利只维持3到4年,科研经费用完了、结题了,就不维持专利了。企业拿到税收优惠和奖励基金后也不再维持专利了。

  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说明书页数和权利要求项数少,也是同样原因在起作用。页数多、权利要求项数多,可能更有效地保护专利技术。而国内这些年的专利申请趋于简单化,保护范围越小,越容易通过专利审查。而且各种优惠政策和评奖,更多看专利数量而非质量,所以会出现把一个好的技术拆成诸多简单专利来申请的情况。地方政府在专利申请的奖励上,是以专利数量为计算单位,申请人、代理机构都按照件数获得补贴,在追求专利申请数量的政策指挥棒下,这种现象还会继续下去。

  这样的专利既不能阻挡竞争对手,又不能提升自己的产品实力,没有实质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意义,却消耗了我们的创新资源和国家管理成本。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竞争政策,如果不进入与到市场环节中,而是一种为了业绩申请专利,授权后再放弃,这是自欺欺人。我们应该回归专利制度的本源,鼓励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申请,别让专利变成花瓶。

  中国经济网记者:知识产权领域,未来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张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一定不需要知识产权的强保护,而是适度保护。过于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利于万众创新,特别是在倡导“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和开放创新的环境下,过强的知识产权保护会限制中小企业的创新与竞争,让那些“微创新”落入“等同侵权”的范围。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经具有较高的保护水平,但实践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还很严重,这跟我们过去秉持的贴牌经济模式以及社会整体诚信机制有关。知识产权的应用是一种长效机制,当企业只关注短期效益,没有品牌追求,以委托加工、贴牌经济为主时,不会培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的。

  目前我们要做的不是拔高法律,而是理性认清知识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世界已经进入到开放创新、共享经济时代时,我国的知识产权产权战略应当具有跨越发展、弯道超车的多元思维,切不可将之简单化、指标化,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错过世界经济重新洗牌的机遇。(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