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应建立“不愿违约+不敢违约”新机制
- 发布时间:2016-01-13 08:25:3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上海1月13日电(记者李荣)“订单农业要过硬,必须建立不愿违约+不敢违约的新机制。”沪郊“货通天下”农产品电商平台的负责人郑寿峰说。
农业订单容易违约,农商两头均有感受。市场一有波动,不论是供方还是需方,只要“看着短时有更大的好处了”,就不卖或不买了。短时得利,长期而言就形成不了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相对稳定的预期和整合渠道,农用土地有效流转,建立有规模效应的现代农业,就无从谈起。
订单农业,根本的还是要有内在吸引力,让农商互惠互利,“不愿违约”。如今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农产品电商平台不断出现。平台的匹配功能,可以把农业订单“订得更准、订得更稳”。
盛源是来自浙江的一家农业企业,主供菌菇和蔬菜,其负责人汪伟说,只要生产方收益得到保障,需求方采购成本得以控制,“稳定的订单是最有吸引力的”。这家农企目前已向上海的海底捞、盘古餐饮等连锁商家稳定供货。订单的匹配在电商平台上完成:供方根据生产规模核定+产量预估+成本预估+收益保障,形成农产品销售“预报价”;餐饮企业也根据自己的成本空间和需求,形成采购的“预报价”。两种报价“一合拍”,稳定的“订单”就形成了,谁也“不愿违约”。
不过,市场瞬息万变,稳定的订单还需要外加一道“不敢违约”的机制来保障。熟悉农产品采购的盘古餐饮副总裁董风瑞认为,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各方收益如何形成相互的制衡。在平台运作中,农商之间的订单应走向“合同化”,违约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同时,订单的履约记录,应与平台提供的长效服务直接挂钩。只要违约,就是影响农商合作的效率和效益,就会失去利益上的保障。由于履约的背后“捆绑”了实质性的保障机制,“不敢违约”就有了实现的途径。
订单农业要提升履约质量,订单“订得细”也是不可或缺。莫云华是上海的老农业专家,他说起过这样一个细节:以前农民的订单,往往用上“一捆”“一把”等等的模糊单位,后来慢慢用“斤”之类的细致单位。如今则更加注重品质质量标准,不仅细分到类别、品种、产地、规格,而且还可精细到色泽、气味、质感、水分等分项指标。此外,根据单项品质缺陷,还能制订合理的单价折扣标准。
记者打开“货通天下”平台上的网页,在“新疆产灰枣”一栏里可以看到,其水分含量的标准值为18%,如交易交收检测值为20%,水分超标2%,根据缺陷折扣标准,相应的单价折扣就是3%。“这样精细的标准体系在平台上都是全透明的,共同认可、共同遵守。原定价格、折扣及成交价格都是自然生成,一清二楚。”平台的工作人员说。
所有成交数据又形成大数据库,自然生成供应商和采购商的“信用等级”。信用好的,在平台自动匹配过程中,机会自然就多。订单农业的生命就在于信用。“有了信用,互联网+现代农业就有了保障。”郑寿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