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北京生物新技术“治好”内蒙古作物土传病

  • 发布时间:2016-01-09 08:33:5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新常态下,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作为首善之区,引领和带动区域间协同发展,是北京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北京加速推进与内蒙古的合作,一拨拨专家学者先后入内蒙古发挥才智,一批批重大科技项目陆续在内蒙古落地扎根,草原大地上流传着合作的动人佳话,也结出了合作的蕾蕾硕果。京蒙合作已经成为地方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本期,我们推出两篇京蒙合作的文章,看北京是如何发挥科技优势支持内蒙古经济发展的。

  本报记者李庆国芦晓春

  提起内蒙古自治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因为中国面积最大的草原就在呼伦贝尔。然而,许多人并不太了解,内蒙古在农业上还有两个面积之最,那就是中国马铃薯种植及向日葵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目前,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140多万亩,为全国之首;向日葵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39%,其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第一。

  依靠丰富的马铃薯和向日葵种植资源,多年来,内蒙古的马铃薯和向日葵产业发展迅速,在其辖区内的许多地方,这两种优势农业资源也成为地方主导产业,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有效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但其规模化发展的背后,是一些马铃薯和向日葵种植区出现轮作倒茬困难,农户的连年种植导致向日葵和马铃薯发生重茬,这主要表现在向日葵爆发黄萎病,马铃薯出现黑痣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

  重茬种植显危害北京技术引进来

  重茬种植向日葵和马铃薯所造成的病害直接给种植户带来生产损失,也限制了种植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内蒙古农业技术部门联系到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琦教授,希望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以期解决当地遭受的向日葵和马铃薯重茬病害。

  最吸引内蒙古农业部门与王琦教授寻求合作的原因,是王琦和他的研究团队研制生产出的一种用来解决马铃薯和向日葵重茬病害的生物制剂,其名称为“微生态制剂”。该微生态制剂是由植物内生共生菌通过特殊发酵工艺制备而成,通过在植物根部形成一个有益的微生物群落,来阻止土壤中有害菌侵染农作物根部,并且可调节植物个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植物体内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以达到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防病抗病和改善品质等作用效果。

  王琦告诉记者,该微生态制剂具有两大功效:一是控制有害生物和促进作物生长于一体,通过大量有益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及产物,消除上茬作物根系分泌的自毒积累物质,抵抗各种病原菌对作物根系的侵害,促进根系对多种微量元素及养分的吸收,刺激和调节葵花的生长。二是有效改良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进土壤肥力,使植物的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据了解,抗重茬微生态制剂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利技术成果在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转化的高科技产品,被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发改委、中关村管委会等6家单位联合认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和“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该产品的研制与应用,获得了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防治向日葵黄萎病抗重茬制剂显成效

  近年来,内蒙古五原县向日葵产业发展迅速,现有耕地面积近200万亩,其中向日葵种植面积约为8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1%左右,当地农民种植收入的1/3来自向日葵,在整个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轮作倒茬困难,连年种植向日葵,导致向日葵黄萎病危害较重,严重制约着向日葵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当地对重茬病害的控制,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仍是当前防治重茬病害的主要方法,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并不十分理想,而且化学防治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王琦告诉记者。因此,在五原县,对于向日葵黄萎病的防治,无论农业防治还是化学防治都还未找到经济有效的方法。

  2014年,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支持和指导下,“向日葵专用抗重茬微生态制剂防治向日葵黄萎病的推广应用”开始在当地实施,王琦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五原县建设了3个示范区,包括4459亩核心示范区和1.5万亩辐射区。

  “利用抗重茬微生态制剂防控向日葵黄萎病的防效率要达70%以上,黄萎病危害损失率要控制在10%以下。”对于这次防控预期的目标,王琦告诉记者。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防治向日葵黄萎病的预期目标,项目合作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成立了以王琦教授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确保宣传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技术到位、防控到位;二是在向日葵示范区整个生长季节中,每个示范片确定有蹲点人员,负责农民的科技培训、防治物资的发放及示范区病虫监测,病虫情报警报的撰写、发布、指挥防治等工作;三是及时将病害预发生和防治信息传递给每个示范区的农户;四是举办“病害识别防治技术、合理科学使用微生态调节培训班”,让农民及时了解新技术的用途。2014年,共计组织培训14余次,培训88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770份、抗重茬菌剂14760公斤。

  经过一年的试验示范,示范区向日葵黄萎病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非示范区的防治效果。根据测产的数据结果显示,4459亩示范区共挽回产量损失289.9万斤,挽回经济损失985.6万元。

  王琦认为,微生态制剂作为新型的生物制剂应用于重茬病害防治,不仅解决了黄萎病的问题,而且也避免了因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在巴彦淖尔五原县推广抗重茬微生态生物菌剂防治向日葵黄萎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防治马铃薯土传病抗重茬制剂显神通

  武川县地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位于大青山北麓,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200多万亩,主要以马铃薯种植为主,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大规模、连茬种植、单一化脱毒种薯的推广,使得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土传病源在脆弱的土壤环境中迅速扩张,导致马铃薯土传病不断加剧,对该县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王琦告诉记者,重茬种植造成的马铃薯土传病害首先表现在马铃薯黑痣病,该病典型症状为在成熟的块茎表面形成大小形状不规则、坚硬、土壤颗粒状的黑褐色或暗褐色的菌核,不容易被冲洗掉,该病在呼和浩特市土豆种植区发病普遍。其次为马铃薯枯萎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后期在病部表面生白色菌丝或粉红色霉,为典型的土传病害。再有就是马铃薯黄萎病,轻者损失20%~30%,重者损失达50%以上。

  为解决当地马铃薯土传病害,2015年3月份,武川县农牧业局下属单位武川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为技术支持单位,展开项目合作,双方开展了“武川县马铃薯土传病防控技术示范”项目。

  武川县经济作物工作站站长刘林林认为,马铃薯土传病害由于其发生环境相对稳定、适宜生防菌株的存活与定殖,适合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其危害。

  “微生态制剂是当前国家提倡应用的一种环保型、可持续农用生物制剂,是由王琦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通过在国内许多地方应用试验获得了成功,根本上解决了土传病害,因此在我县实施该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刘林林告诉记者。

  据介绍,“内蒙古武川县马铃薯土传病防控技术示范”项目,共建设示范基地3000亩,通过利用马铃薯抗重茬菌剂和微生物菌进行马铃薯土传病害的防控。2015年9月,呼和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抗重茬菌剂防控马铃薯土传病害效果进行了田间验收。王琦告诉记者,专家组经现场测产,亩施5公斤抗重茬剂后,相比对照亩增产2.5%~19.8%,商品薯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8~17.4个百分点。专家组一直认为,中心示范区未见粉痂病,疮痂病轻微发生,应用抗重茬菌剂对黑痣病、枯萎病和早疫病防效显著。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