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事件发布
- 发布时间:2015-12-29 22:09:0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上海12月29日电(记者 姚玉洁)201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翻开新篇章。改革红利“溢出效应”显著,金融创新再上层楼,金融市场功能不断完善,资源配置话语权提升……
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08上海总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29日联合评选出“201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事件”。
1、自贸区“金改40条”出台
10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等六部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全面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和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前行。这一被市场称为“金改40条”及其相关政策细则的发布,被视为对前一阶段上海自贸区金改的继续和深化,是新阶段加强上海自贸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金改加速的背景下,上海保险交易所已获国务院批准筹建。
2、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机构开业
7月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开业,这是首个总部设于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各类总部型、功能性机构加快落户上海,“证券版银联”证通公司成立,上海首家以民营资本作为主发起人的保险公司上海人寿,以及首家民营银行华瑞银行正式开业。
3、自由贸易账户境外融资和外币业务启动
2015年,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境外融资、外币业务,以及跨境同业存单等创新业务相继启动。截至10月底,自贸区共有38家单位接入分账核算单元体系,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约36220个;其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超过9369亿元,占全市42%;自贸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成果,社会反响良好。
4、金融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20条公布
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号角下,上海出台《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 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投贷联动、设立大型政策性担保基金等8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12月28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推出“科技创新板”,这既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
5、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
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这是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里程碑事件,将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将大大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效率,人民币国际化走上“高速公路”。
6、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发布
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这将引导市场从主要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逐渐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的有效汇率,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11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2014年底升值2.93%,表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仍小幅升值。
7、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2015年,包括香港金管局、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等首批境外央行类机构正式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包括韩国政府、汇丰银行等获准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熊猫债)。我国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人民币国际使用进一步扩大。
8、上证50ETF期权等产品上市,黄金“沪港通”开通
2015年,上证50ETF期权、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证50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等相继挂牌,黄金交易沪港通开通,金融创新产品和工具不断增多,上海金融市场交易、定价和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
9、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在沪率先启动
7月1日,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在上海正式实施,首款航运保险产品在航运保险产品注册管理平台注册成功。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突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我国金融产品监管领域的重大改革创新。
10、上海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
2015年,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成立,阿里、百度、万达、交通银行等先后将其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板块落户上海,进一步增强了上海互联网金融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