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我国对外开放思路发生从对外开放到“双向开放”变化

  • 发布时间:2015-12-29 07:2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顾阳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在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础上,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要求,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更离不开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专家表示,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思路发生了从对外开放到“双向开放”的变化。未来,中国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将不断探索开放型经济的新模式、新路径,在扩大开放中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合作共赢。

  优进优出

  构建外贸发展新机制

  虽已隆冬时节,广州顺海造船厂的船坞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艘海工辅助用船正在做下水前的最后调试。“今年是我们交付船舶最多的一年。到11月底,我们进出口总值9833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5%。”广州顺海造船厂总经理陈宇庆说,之所以现在还敢接单,得益于不断提升的贸易便利化举措。解决了后顾之忧,公司明年的生产已全部安排满了。

  “船舶设计制造周期通常较长,而加工贸易电子手册一般以1年为期,经常要办延期。”番禺海关副关长陶永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当地海关启动加工贸易无纸化改革,加工贸易企业手册备案、变更、核销和征税等手续,企业在办公室点鼠标就能办完。

  今年以来,以通关一体化改革为抓手,推进口岸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的“三互大通关”,成为促进外贸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双降”。与此同时,我国进出口结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往的“大进大出”正加快向“优进优出”转变。在日前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表示,在全球贸易普遍下降的过程中,中国的表现是相对好的,“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仅下降了1.9%,而同期欧盟、美国、日本分别下降12.8%、6%、9.2%”。

  事实上,我国外贸在传统优势弱化的同时,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今年前11个月,我国机电产品、船舶、集成电路、通讯产品以及其零件的出口额都实现了正增长,我国外贸占全球总市场的份额仍在继续提升。诸如跨境电商、旅游购物、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正在逐步形成,“优进优出”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专家指出,随着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我国已初步构建起全面、系统的外贸发展政策体系。下一步,我国对外贸易要进一步顺应全球价值链分工新趋势,鼓励广大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

  内外联动

  打造双向开放新格局

  12月24日,中国铁建宣布,其下属企业与塞内加尔国家铁路局正式签署协议,获得了总造价12.6亿美元的马里—塞内加尔铁路改造项目。就在前一天,作为中国与塞尔维亚、匈牙利三方合作的旗舰项目,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段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中塞匈合作迈出新的重要步伐。此前,广受关注的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重大国际项目均相继落地。

  不仅铁路领域,电力领域的一批特高压技术、标准和关键装备今年也顺利输出,其中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实现了首次出口。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1301.2亿美元,新签合同1630.3亿美元,其中交通、电力、通信三大领域新签合同达921亿美元,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项目达342个。

  “据初步估算,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有望超额完成全年10%的增长目标。”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承包工程亮点纷呈,对外直接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领域涵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产业格局不断优化,我国已开始进入资本输出和产业输出的阶段。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修订编制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十三五”实施走出去战略专项规划》等,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搭建对外投资合作平台,不断推动境外投资便利化。

  与此同时,我国加大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创新力度,利用外资更加规范、透明,外资使用的结构和效率进一步得到优化提升。目前,我国已全面推行投资普遍备案和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准入审批大幅减少,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稳步推进。今年前11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9%,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达61.2%。

  专家指出,通过双向开放走向全球经济中心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所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资源被“请进来”的同时,中国也将“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通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合作共赢

  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

  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实施。当天,来自韩国的首票零关税液体硫磺在青岛港顺利通关,而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INI机器人也同样享受零关税通关,从青岛空港出口至韩国。

  即将过去的2015年,是我国实施自贸区战略的丰收年。在我国已经签署的14个自贸协定中,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分别是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它们将为亚太地区发展高水平经贸安排产生重要示范效应。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要求,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和加快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专家指出,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此外,我国也不断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步伐。新设立的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功能范围,积极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目前,已有28项改革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和开放布局,支持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中,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空间。”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强调说。(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