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改革是推动增长利器
- 发布时间:2015-12-25 01:30:39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5年,步履蹒跚的全球经济仍未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长期阴影,复苏乏力、势头分化。距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7年多,但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危机阴影,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复苏力度正在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比去年低0.3个百分点,是全球经济自进入复苏通道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2016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3.6%,比此前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则连续第5年下滑,虽然中国和印度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和俄罗斯出现严重经济衰退。世界银行近期警告说,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或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这有可能标志着新兴经济体低增长时代的开启。
不过,在世界经济的困难时期,中国经济依然承担着拉动全球增长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今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左右,但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仍达30%左右。
除主要经济体复苏力度放缓外,全球经济亚健康的“症状”还包括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尤其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导致全球资本无序流动加剧,大量资本撤出新兴市场回流发达国家。这令今年主要新兴经济体的股市和汇市出现剧烈波动。
此外,大宗商品市场今年持续低迷,也是全球经济亚健康的重要表征,这也导致依赖资源产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雪上加霜。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今年原油、金属、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集体跳水,其中原油价格跌幅已超30%,铁矿石价格跌幅更是超过40%。由于大宗商品和全球贸易低迷,反映全球海运情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临近年底创下了自198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是目前经济复苏乏力的重要原因。发达经济体2008年至2014年平均潜在增长率已降至1.3%,远低于危机前2001年至2007年2.25%的平均值;新兴经济体同期平均潜在增长率为6.5%,也比金融危机前低了两个百分点。
造成全球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滑的原因众多,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人口老龄化、投资放缓等。但有两点更深层次的原因尤其值得关注:一是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接近尾声,二是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
从历史来看,全球经济每一次大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在资源投入不变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大产出。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戈登的研究显示,上一轮科技革命(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发端于1960年代,并在1990年代达到顶峰,而近年来这一轮科技革命对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已经开始逐步消退。
戈登认为,近年来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娱乐和通信设备方面。不过,智能手机显然不如汽车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因此,全球经济要扭转潜在产出下滑趋势,必须有赖于新一轮科技创新。
和科技创新类似,制度创新也能提升潜在产出。新兴经济体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统发展模式下的潜在增长率下滑,而结构不适应、体制机制不适应是造成这种下滑的主要原因。
世界银行在12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内部结构性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应对周期性和结构性挑战。因此,对试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只有推动结构和制度变革,才能提高潜在产出,实现经济转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高实际和潜在产出应继续是各经济体的优先政策议程。而创新和改革是推动增长的利器。
当前,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均已把推动科技创新当成头等大事。从美国今年推出的“美国国家创新新战略”到日本发布的“科技创新综合战略2015”,从欧盟的“地平线2020”科研计划到德国力推的“工业4.0”,创新已成为各主要经济体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