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厂”助秦巴山区移民安居乐业
- 发布时间:2015-12-23 17:04:5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西安12月23日电(记者付瑞霞、蔺娟)当许多外出打工的人还在为照顾老人和孩子犯愁时,家住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长沙铺村的林艳,却彻底告别了以往背井离乡的生活。谈及今年的变化,林艳说,都是因为“社区工厂”让她不出门就能有事干、有钱赚。
地处秦巴山区的平利县,2011年被列入陕西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截至目前,该县像林艳这样从山里搬到社区的移民约有5万人。
随着移民搬迁工程的推进,许多农民离开了世代耕种的土地,“下山上楼”变成了城镇居民。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家庭积蓄少,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短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怎样开启新生活感到茫然。
平利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地域特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在外招商,引进社区工厂,采取“送岗进社区”的办法,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社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一个,创办社区工厂17家,涵盖了电子制品、耳机、电压器等配件及新型手套、棉鞋、冰棍等加工项目,吸纳搬迁群众890余人就近就业,初步实现了有业安置和就地城镇化的目标。
平利县八仙镇精华手套厂去年11月创办,投资近30万元,现有42名工人。
“每月可加工手套2万多双,工人最高月薪3000多元。”该厂老板奚精华说,“这些手套款式多,加工工序虽然很严,但只要细心操作,很快就能学会。”
走进精华手套厂内,20多台机器的生产线上,干活的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专心细致地操作着,容纳40余人的家庭式加工厂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工人张师傅说:“我进来半年了,工厂就在家附近,又在学校周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实惠,以前在家里只是种点菜,没有多少收入,自来到工厂务工,每天能挣到近100元钱,不但挣了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群体处处长赵昱认为,平利县的社区工厂模式,符合农村转移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趋势,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创业就业增收,可以作为一种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