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鱼肥查干湖
- 发布时间:2015-11-17 10:31:43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地处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湖面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7公里,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加上周围湿地泡沼,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6.84平方公里,蓄水量7亿立方米,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的名气来自冬捕,在寒冷坚硬的冰面上凿洞,一网下去,最多能打上几十万斤鱼,场面煞是壮观,谓之“冰湖腾鱼”。
引水重建鱼米乡
春看花,夏赏荷,秋观鸟,冬猎鱼,四季查干湖,季季都诱人。夏天的查干湖碧草如茵,野花烂漫,五彩斑斓,是最宜人的季节。冬捕的时间主要在每年1至3月份,算上封冻的前前后后,大概有半年时间。眼下,碧水蓝天,芦苇婆娑,风起处湖水微澜,涟漪弥漫,查干湖努力在秋风中坚守着好景色。
辽代至清初,这一带江流泡沼星罗棋布,银鱼穿梭,水草肥美,雁鸭栖集。沿岸林木蓊郁,田野芳草葳蕤,风景如画,曾是辽、金、元几代帝王巡幸游乐的渔猎之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更符合这片土地的面貌,查干湖的气质如焉。
查干湖原本没这么开阔,它的兴衰恰恰是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写照。查干湖是河成湖,历史上曾是嫩江主河道的一部分。一方面,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河流淤积等原因,致使嫩江改道;另一方面,支流霍林河来水逐渐减少,河道逐渐淤积,出口被堵塞,加之这里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因此,在号称“八百里瀚海”的吉林省西部地区造就了此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湖泊上游地区为发展农业生产,围塘修坝,为查干湖供水的霍林河渐渐来水减少,洮儿河等较小的支流又被堵截,查干湖的水域面积渐渐萎缩。鱼类及湿地动物、植物近乎灭绝,整个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灭顶之灾,素有“天然宝库”美称的查干湖变成了鱼苇绝迹、盐碱泛起的“害湖”。水少风起,沙碱漫天飞扬,遮天蔽日。查干湖没水了,成了真正的干湖,渔业、农业生产活动遭遇灭顶之灾,湖区周边渔民仅靠熬碱度日。
1976年,前郭尔罗斯县委书记付海宽决定开挖水渠,从松花江为查干湖引水,整整干了8年,修通了一条长53.85千米、底宽50米的人工运河——引松渠。1984年,滔滔松花江水进入了查干湖。
有水就有了灵性,这里又变成了鱼米之乡。在查干湖博物馆,渔猎史陈列仿佛述说着古老的文化。“1980年我到渔场上班,这里没多少鱼,岸边都是碱面子。1984年来水了,芦苇茂盛了,过去在渔场捕鱼的老把式也从外地返回了查干湖,渔业的第二春来了。”新一代“渔把头”张文说,现在湖中有鳙鱼、鲤鱼、鲢鱼等鱼类15科68种,年产鲜鱼6000吨,到1995年以后鱼群形成了规模。这里的胖头鱼肉质十分鲜美,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查干湖也被授予国家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称号。
保护渔猎原生态
2007年,查干湖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506.84平方公里,划定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面积155.31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93.34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58.19平方公里。制定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植被、侵害动物和鸟类、污染水质和土壤的行为,绝不批建任何污染企业。保护区先后投资3亿多元,大力开展塌岸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草,切实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半干旱地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珍稀、濒危鸟类。保护区内现有鸟类15目34科116种,占吉林省鸟类总数的35.6%,其中水鸟有13科58种,占本区鸟类总种数的50%。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白枕鹤、白头鹤、丹顶鹤等5种;属国家Ⅱ级保护的有白天鹅、雀鹰、灰鹤等12种。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全区植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加,植被得到恢复,湖泊塌岸得到治理,鸟类数量也明显增加。中华秋沙鸭、白天鹅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年年来保护区栖息、繁殖。
目前,查干湖进入了可持续发展时期。每年投放鱼苗100万斤,自然生长远超200万斤,夏冬两季只捕500万斤,鱼越打越多,越打越大。查干湖的冬捕传统历史悠久,从辽代开始,每年皇家都要到这里搭建帐篷,凿冰捕鱼,大摆“头鱼宴”,享受冬捕的乐趣和湖水炖湖鱼的美味。冬捕前,还要举行“祭湖醒网”等仪式,这一习俗从辽金延续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如今,每年这里的头鱼拍卖更是热闹,一条鱼能卖到上万元。查干湖冬捕成为“吉林旅游八景”,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近查干湖冬捕,有一种走进远逝的楼兰古地之感,又好似来到秘鲁印第安人古老的生存部落,你会感受到大自然在平等地接纳你,又在生动地拥抱你。是的,这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后一处被自然和人类完整保存下来的渔猎部落。”吉林民俗学家曹保明说,人类活动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在查干湖自然保护区,风电轮机轻摆,湖上鸟儿成群,水面野鸭嬉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开发打好三张牌
纯天然的环境吸引了渴望返璞归真的城里人,查干湖旅游从一开始就带有原生态的风格。查干湖保护区旅游局局长董晓燕说,“发展的前提和原则是保护第一、适度开发。依托水面、湿地、风光和物产,适度开发旅游,生态保护是第一位的,永远是生命线”。
查干湖突破了传统的开发与保护模式,大打文化牌,从生态、绿色和民族三个维度综合发展,包含历史、民族、民俗、宗教、渔猎、游牧等文化,形成了查干湖独特的文化交融特色。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纪工委书记徐维说,查干湖是不收门票的热门旅游区,以原始的自然风光为底色。2002年以来,保护区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累计投入15亿元,修建了12.5公里入境景观带、22公里环湖景观带、50公里国家标准环湖自行车赛道。查干湖渔猎展览馆等文化旅游设施已经建成,旅游综合体等项目正在进行中。自2002年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亿元。
“查干湖保护的是生态,直接受益者是周边的农民和渔民。”土生土长的李长山是查干湖保护区妙音寺村村委会主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父亲当队长时这里没有水,直到2002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也不过700元。2002年搞旅游之后,妙音寺村党支部副书记潘利辉力排众议开了第一个饭馆,第一年就挣了2万元,第二年挣了5万元。致富带动最有效,如今这个330户村民的村子有饭店82家。旅游旺季,每天村里容纳3000人住宿、5000人就餐。配套农业也开始转型,种植瓜果蔬菜,发展养鸡、养鸭、养猪。2014年,这个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68万元,道路、自来水等各种基础设施投入达到2000万元。经营也逐步上了层次,建起了农业观光采摘园。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