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300天,三问南水北调
- 发布时间:2015-10-27 01:31:12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将新闻进行到底
“想想真的有点不可思议。”受益于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市民刘女士 “拧开家中的水龙头,流出的却是千里之外的长江水。”如今像这样南北“共饮一江水”的情况已经持续近一年了。
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状况,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开建。主要从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河北,基本自流至北京,全长1276公里。自中线工程2014年12月27日正式通水以来,到今年10月22日,工程通水已经整整300天了。300个日夜,涓涓细流,虽润物无声,但潜移默化,终滴水穿石。
南方的水解了多少北方的渴?
打开中国水资源分布图,这样的不等式让人纠结: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人口、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35%,水资源量仅占7.2%。然而自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等式两端渐渐日趋平衡。
据南水北调办透露,南水入京总量达到6.67亿立方米,相当于330多个昆明湖的水量,其中有4.53亿立方米流入水厂,这意味着南水近七成被“喝掉”。目前,北京市共7座水厂接纳南水。其中,郭公庄水厂、309水厂全部使用南水,田村山与第三水厂使用南水比例达一半以上,最大限度实现了“喝”的用水目标。目前除延庆外,北京所有区县的市民都用上了南水,有超过1100万北京市民每天饮用。
南水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市城区的供水压力。今年夏季供水高峰期间,虽然城区日供水量持续高位运行,连续一周都高于300万立方米,但供水始终平稳。
随着南水进京,北京市地下水开采量和密云水库的出库量也随之减少。据统计,今年年初至今,密云水库出库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2亿立方米。今年7月,全市885个地下水位监测点数据显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水进京后持续发挥作用,北京市地下水埋深回升了15厘米,地下水水位出现了16年来的首次回升,整体地下水储量增加了8000多万立方米。
河南省也是南水北调的受益省份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向河南省输水6.72亿立方米,让河南告别了半夜接水的历史,全省受益人口达1300万。去年夏季大旱,河南平顶山市遭遇严重旱情,唯一“水缸”白龟山水库见底,百万人口陷入缺水困局,关键时刻,正在充水试验的南水北调中线应急调水,丹江水400里驰援,解了平顶山市的燃眉之急。如今,平顶山已从中线工程受水5100多万立方米,双水源让城市摆脱了缺水阴影。
此外,再加上供天津的3.11亿立方米,供河北的0.77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供水已超过17亿立方米,惠及沿线京津冀豫人口约3400万。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说,中线,将使受水区城市生活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东线,将给沿线城市增加供水22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这一连串的数字无不显示出南水北调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解渴北方的“输水线”。
趟过上千公里路水质如何保证?
供3400万人口引用的水,趟过1432公里的“路”,水质如何保证呢?
位于北京房山区大宁村北侧的大宁调压池承担着南水引流的重任,对水质的检测极为严格。调压池中设置了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对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浊度和pH值五项常规参数进行监测,每小时都要向水质中心传输一次数据。通水至今,共收集数据12.12万个。除自动监测站外,调压池还设置了3个实验室监测站点,每周都要对水质进行取样检测,总共监测109项指标,已收集数据6362条。监测数据显示,进京江水的水质全部满足地表水Ⅱ类以上标准,符合饮用水标准。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鄂竟平说,确保水质安全,这是一条调水底线。
为确保中线源头水质,国务院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两个五年规划,累计安排190亿元,将水源区43个县全部纳入规划,使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同时,国务院六部门建立起协调机制,将源头水质列入地方考核。
湖北丹江口市,地处核心水源区,关停“五小”企业100多家,关闭污染源120处,砍掉有污染的大小项目120多个。所有新上项目,一律先过环保关。
河南淅川县,渠首所在地,10年关停污染企业350家,否决大型项目40多个,取缔4万余箱网箱养殖。初步统计,中线水源区河南、湖北、陕西各地累计关停污染企业1000多家。
不仅是源头,沿线各地也严格环保先行。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刘正才说,在总干渠两侧3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仅2013年,全省就有200多家企业被拒之门外。
不仅在中线,东线的江苏重拳减排,“十一五”以来累计关停沿线化工企业800多家。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严于国标的地方性标准,取消行业污染排放特权。
壮士断腕换来的是渠清如许。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副局长王江涛说,中线工程向四省市输送的南水,绝大部分指标都是I类水,极少数指标为Ⅱ类水,总体为Ⅱ类水,即可以直接饮用。目前,南水输水线路上的地表水接受36项指标检测,未来将发展到109项指标全覆盖。
南水来了北方用水就能“任性”?
南水来了,今后北方地区是否就可以“不差水”的敞开了用呢?
“不节水,调多少水都不够用。”2014年初出台的《南水北调工程供水管理条例》明确提出节水优先是受水区的用水前提,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地下水超采治理等,一系列高效用水措施在制度层面有序推进。
北京市不仅把南水“喝”下去,而且还将富余的南水“存”起来,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大宁调压池旁的大宁水库原本用于汛期泄洪,如今也承担起了存蓄南水的任务。截至目前,北京市共通过大宁调蓄水库、怀柔水库等存蓄南水0.68亿立方米,占进京总水量的10%。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说,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保障系数从原来的不足1提高到了1.2,向发达国家1.3至1.4的水平靠近。
天津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闫学军说,即便来了南水也还要节水。天津精打细算水账,把水细分为5种: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11次调整水价,实现了差别定价、优水优用。节水倒逼结构调整,天津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1%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81%。
农业大省河南,南水北调水将占城市供水的一半以上。“确保城市用水,返还挤占的农业用水,这意味着1600万亩旱地小麦,今后产量更有保障。”刘正才说。据测算,到2030年河南全省缺水49.7亿立方米,根本出路还是农业节水,由“第一用水大户”向“第一节水大户”转变。
饱受地下水漏斗区困扰的河北衡水,深感水的不易,“水权就是发展权。”衡水市水务局负责人说,有了地表水,才能严控地下水,高效用好调来的3亿方长江水,衡水有望4年摆脱地下水超采窘境。
(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链接
南水北调工程凝聚“中国智慧”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但从设想到现实却经历了60余年。
作为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的许多难题也都是世界级的。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参照对比,为了“世界一流工程”目标,建设者们向一个个难关发起挑战。
中线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是第一道难关。中线水源公司总工程师张小厅说,难就难在老坝上加新坝,新老混凝土必须合二为一、滴水不漏,这在国内属于首次,也是世界性难题。
浇筑混凝土,一个关键指标是温度控制。为生产这种7℃的混凝土,建设者夏天请它“喝凉茶”,加冰水降温,冬天给它“穿外衣”,采取措施保温。在坝体还埋进900多支仪器,日夜监测大坝的温度、应力等变化。5年坚持一个温度,这个温度决定了大坝强度,让它经受住了蓄水考验。
被称为中线“咽喉”的穿黄工程,挑战的难题前所未有。“在黄河下面35米深处,挖两条三层楼高的隧洞,可以说,每一步都要创新,到处是拦路虎。”南水北调中线局副总工程师程德虎说。
3公里长的穿黄隧洞,测量误差要在50毫米内;3450米的直隧道,只允许有千分之一的倾斜度,肉眼不可能察觉。平常一个项目,GPS定位设备最多用三四台,在这个项目上,增加了一倍。
在挖掘隧洞时,短短3个月时间,盾构机刀片就更换了148把。检修人员在充满高压空气的修复区内作业,“呼吸都困难,干半小时就感觉筋疲力尽,一把滚刀重300斤,五六个小时才能挖出来。”检修工武进说。
在南阳段,南水北调遇到了世界公认的“工程癌症”——膨胀土。“这种土遇水膨胀、稀黏,无水则收缩、干散,在上面根本没法修渠。”膨胀土试验段项目经理朱建军说。
头3年,他们挖了13个大坑,天天就在坑里“玩”土,尝试不同方式填土、泡水、提取数据,一直和这种土较劲。执着攻坚,终于迸发智慧火花:在膨胀土中掺入3%到5%的水泥,改造后的混合土既牢固又经济。
类似的攻坚克难,在南水北调建设中数不胜数。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共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63项成果,申请国内专利110项,创下一项项新纪录: 世界第一大输水渡槽,第一次大直径水下盾构,第一次大直径PCCP管道……这些第一,展示出南水北调的自主创新能力,展示出世纪工程的“中国智慧”。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