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区民待遇”
- 发布时间:2015-09-10 21:31:33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15年前,《国际商报》曾与《中国经济时报》和《中国经济导报》对8城市汽车市场做了一次联合调查,发现在中国争取入世的紧锣密鼓中,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地方政府拆除地方割据的“篱笆墙”后,汽车市场五花八门的“篱笆墙”名亡实存,外地厂家依然要在家乡以外的地区争取“区民待遇”。15年后的今天,《国际商报》在采访中发现,汽车市场地方割据的“篱笆墙”依然存在,不同的是如今的这些“篱笆墙”主要针对的是新能源汽车这一中国政府倾力发展的领域。
8月26日,北京市2015年第四期新能源汽车摇号产生了3333个新能源小客车个人指标,及993个新能源小客车单位指标,中签率仅为38.1%,相对年初100%中签率,下降6成多,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一号难求,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在北京地区的接受度迅速提升。
全国的销售数据也支持这一现象。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9307辆,销售16884辆,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3.3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252辆和8970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3.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55辆和7914辆,同比均增长3.4倍。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仍在快速发展。
另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7月,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前四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1.81万辆,占当月产量的89%。
但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特点”。从《国际商报》记者拿到的1~6月上牌情况来看,位居新能源销量前五名的北汽新能源主打产品EV200的上牌量集中于北京市,而上汽荣威550与E50的最大上牌量也集中在上海。奇瑞、康迪、江淮的新能源汽车上牌量也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山东等产地。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头两位的比亚迪与知豆的情况也并没有好多少。对于比亚迪来说,最大的销量支持来自于上海与广东;而知豆则来自于山东和广东。是这些厂家生怕肥水流入外人田,舍不得离开“娘家”吗?
15年前,《国际商报》曾与《中国经济时报》和《中国经济导报》对8城市汽车市场做了一次联合调查,发现在中国争取入世的紧锣密鼓中,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地方政府拆除地方割据的“篱笆墙”后,汽车市场五花八门的“篱笆墙”名亡实存,外地厂家依然要在家乡以外的地区争取“区民待遇”。15年后的今天,《国际商报》在采访中发现,汽车市场地方割据的“篱笆墙”依然存在,不同的是如今的这些“篱笆墙”主要针对的是新能源汽车这一中国政府倾力发展的领域。
补贴要打“白条”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还属于市场培育期,如专车平台、上门保养需要资本烧钱一样,补贴也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发展的主要“推手”。2013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正式出台。随后,9个城市(群)88个城市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群)。
2014年,这些推广应用城市陆续推出针对2015年的地方补贴政策及实施细则,包括北京、天津、武汉、青岛、广州、深圳等16个城市,及福建、湖南两个省,推出了按照国家补贴标准1:1的比例给予地方配套补贴的政策。其中青岛、广州和深圳所提供的补贴政策,原则上按照与中央2013年补贴标准1∶1的比例确定最高补贴上限。
与此同时,如上海则推出纯电动汽车补贴4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补贴3万元;太原、晋城固定补贴2万元,临沂、海口则按照国家标准的60%提供地方补贴。
这些城市的补贴政策有力地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五的品牌上牌量数据显示,北京、广东、湖南、山东、浙江等地都接近或超过2000辆,五个品牌在上海的上牌量更是高达12000辆。同时天津、湖北、安徽三地的上牌量也都超过了900辆。
但地方新能源补贴政策并没有很快落实到“现金”。
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李云飞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目前新能源补贴基本上都是厂家或经销商家先垫付补贴给消费者,后来根据国家和地方补贴标准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按照季度、半年度、年度发放。
如果说,比亚迪可以靠在传统汽车领域里的收益来垫付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话,那么只生产纯电动轿车的知豆(国内销量也位居前五)则深陷垫付补贴的困境。在各地方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知豆电动车销售多先由经销商垫付补贴,地方一旦有补贴则给到经销商。但随着销量增多,垫资日益庞大,经销商难以为继。知豆提出所有相应的补贴垫款全部由其承担。2014年知豆整体销售7000余辆,垫付2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1.8万辆又补贴5亿多元。
这些垫付的补贴,将陆续通过知豆与当地的政府、财政、经销商三方一同开设的共管账户,回到知豆。“去年拿到补贴有3个城市,今年将近有10个城市,去年卖的车(补贴)今年终于拿到了。”知豆董事长鲍文光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除了垫付之外,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拿到地方补贴,还往往面临繁杂的“自治板块”。如惠州市与福建省的相关政策,都确立了1:1的地方配套补贴政策,但惠州市的地方补贴则分别来自于省、市、县区;福建也需要区市承担40%-30%的补贴。拿到这些原属于自己的补贴,企业需要周旋于各级政府之间,往往数月不得结果。
“篱笆墙”花样翻新
如果说补贴“白条”至少是充满希望的等待,那么地方壁垒则让许多“志在四方”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问路无门。
汽车作为长链条,上下游带动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业,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心头好”。早在2000年,中国便有29个城市把汽车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并施行各种手段予以保护。因富康在上海遭遇了“外地产车在沪上牌须通过8万元的底价拍卖”,富康产地湖北对来自上海的桑塔纳收取“特困企业解困基金”(买一辆桑塔纳要在所有的税费之后再交7万元);而柳州也曾为保护柳微,跟当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打招呼,拒奥拓的生产企业长安汽车于门外,连广告都不许打;重庆也曾对外地产车和进口车收取1万元的“入籍费”。而在各地的“自留地”——出租车领域更是各成一派,重庆跑奥拓,武汉是富康,上海有桑塔纳,天津是大发和夏利,长春有捷达(参见2000年9月7日《国际商报》第五版报道——“汽车:还是‘问题商品’”)。
如今,一些中国品牌车企已经在海外市场上获得了国民待遇,特别是知豆这样的纯电动车生产企业能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士等国与当地企业的公平竞争中赢得政府和集团采购合同,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却要重蹈15年前燃油车的覆辙,面对地方割据的“篱笆墙”,耗时费力地去争取“区民待遇”。
即使是北汽,上汽这些成熟的汽车企业,也未能畅快的施展拳脚。从今年上半年的上牌量来看,位居新能源销量前五名的北汽新能源主打产品EV200只在北京有379辆上牌,而上汽荣威550与E50的最大上牌量也集中在上海,分别为3502和108辆。
但北汽新能源公关人员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北汽新能源主要市场为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和青岛,其中上半年在上海销售了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14年4月,财新传媒撰文《什么在毁掉电动车》中提到,各地为清楚锁定新能源汽车补贴发放对象,为本地车企量身打造了新能源汽车地方目录,只有上目录的企业才能拿到地方补贴。作为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企业,比亚迪为进入更多地方的市场,被迫发明了“以投资换市场”的方法,先后在深圳、西安、长沙设立整车生产基地。
之后,在国家领导人的专项推动当中,地方目录逐渐被取消。李云飞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腾势作为纯电动汽车,在目前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销售市场未感受到地方保护的限制,“对于纯电动,地方上都是公平公开的。”
然而《国际商报》记者发现,“挟补贴以令车企”的方式却仍遍地开花。《国际商报》记者从福建省财政厅网站上发现,1:1配置地方补贴的福建省,在《福建省新能源推广应用本省配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本省配套补助资金,应当具备的材料中包括“车辆安装使用省内企业生产的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凭证”。
而在襄阳市政务公开平台上,同样是1:1的襄阳市,则在《关于加快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资源和平台,制定完善产业链招商路线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新能源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
诸如此类的规定,让企业左右为难。更换配套当地核心零部件不但会影响车辆整体匹配平衡,更难以保证成本的最优化,而在当地设厂,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后期却也难以保证经济效益。但没有“投资”,却同样难以得到“补贴”。
除了要投资之外,一些已经拿到投资的地方政府,则为当地企业站台,要求新进企业注册地,提供同等规模的补贴以置换当地补贴。
从新能源汽车投产的“最先一公里”,到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中间的“中梗阻”实在不少。尽管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已出台两年多,但88个城市的配套却还很多处于迟滞当中。数据显示,在全国88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中,目前仅有49个城市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余下39个城市还没有任何优惠补贴出台。而在已经推出政策的城市当中,也有不少城市未出台补贴细则。
结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前五家的上牌数据来看,当地上牌上千辆的城市主要为北京、广东、湖南、山东、上海、浙江;900到600辆的地方为安徽、江苏、湖北、天津、陕西,其余地区则300余辆、100余量,乃至十几辆不等。其中当地是否限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固然是导致差距的重要原因,而各地的补贴之战,也确实让新能源汽车难以真正畅通的行销全国。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升温,但要真正通过市场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最终达到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竞争,净化环境的目的,却还需要消除这些“中梗阻”和“区民待遇”。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