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三大交易所将引入指数熔断机制

  • 发布时间:2015-09-08 06:33:13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齐航

  靴子总要落地,只是落地的速度却超出预期。

  昨日晚间,上交所公告发布《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披露,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拟在保留现有个股涨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数熔断机制;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拟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双向熔断。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监管层火线引入已经过西方成熟市场检验的熔断机制,将为A股化解流动性危机提供又一利器,有利于缓释股指的暴涨暴跌风险。而制度层面的完善和创新,更有助于市场信心的提振和恢复,同时减小政府干预的道德风险。

  熔断机制提供“冷静期”

  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熔断机制首创于美国。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爆发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之内暴跌逾500点,跌幅达22.6%。惊天暴跌之后,美国推出熔断机制,此后美国证券市场再未发生过如此惨烈的市场崩盘。

  根据“熔断机制”,当标普指数在短时间内下跌幅度达到7%时,美国所有证券交易市场将暂停15分钟。这样的“熔断”,等于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冷静期,避免短期内的恐慌性抛售引发流动性危机,让大盘不至于猝然崩溃。

  “虽然都是避免市场暴涨暴跌的制度设计,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的作用还是有所不同。像6—7月的那轮暴跌主要是流动性危机,涨跌停板的设置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熔断机制在化解流动性危机方面就有更好的效果。”浙江厚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丁浚哲认为。

  双向“熔断”剑指过度投机

  根据上交所公告,中国版的“熔断机制”是以沪深300指数作为熔断的基准指数。监管层的主要考虑是,跨市场指数代表性更强,更能全面反映A股市场总体波动情况,而单市场指数主要反映特定市场的运行情况。而在跨市场指数中,目前A股投资者比较熟悉的跨市场指数包括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以大中型市值股票为主)和中证500指数(成份股以中小型市值股票为主)。沪深300指数的市值覆盖率、跟踪指数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都大于中证500指数,因此在反映市场波动时更具代表性。

  同时,监管层拟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都熔断,日内各档熔断最多只触发1次。5%作为第一档阈值,意图兼顾设置冷静期和保持正常交易的双重需要,触发5%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30分钟;触发7%的情况虽然较少,但出于防范重大异常情况的需要,因而一并考虑。

  引人关注的是,中国版的熔断机制将是“双向熔断”,监管层力图借此抑制过度交易,控制市场波动。

  制度完善提振市场信心

  在丁浚哲看来,熔断机制是一种已经在海外成熟市场得到验证的制度设计。海外成熟市场是机构主导,而中国A股当前仍然是散户主导,散户的投机倾向和非理性情绪,更容易导致股指的暴涨暴跌。就此而言,其实A股非常需要熔断机制,来平抑股指的超预期波动。

  “特别是A股在引入衍生品交易、杠杆工具之后,流动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远超以往,更需要制度层面的完善加以应对。监管层能借鉴成熟市场经验,迅速推出熔断机制,释放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有利于市场信心的提振。相比政府直接干预市场,道德风险也会更小。”丁浚哲认为。

  不过亦有市场观察者对推出熔断机制有所保留。比如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即评价认为,熔断机制下,市场价格不能及时反映交易者的交易意愿,容易导致价格扭曲和有效性下降。价格扭曲会带来价格波动,价格波动会加剧市场波动,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应引入这项机制。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