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天然气供求逆转 气价10月或下调

  • 发布时间:2015-08-15 00: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油价的持续下跌,天然气价格迎来再次下调预期。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进入8月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已经研究天然气价格的下调方案,调价有望在10月1日实施,但具体的调价幅度还在商讨中。

  “每立方米0.4元的幅度已是上限。”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郭新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调整天然气价格需要考虑到上游企业的开采成本和进口成本,预计国内气价的下调幅度不会很大。

  这将是国内天然气价格在2015年的第二次下调,此前的4月1日,发改委将增量气的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价格提高0.04元,非民用天然气价格实现并轨。

  2015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906亿立方米,增长2.1%,增速继续创新低。生产企业也由以前的“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供求关系发生大逆转。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能源需求低迷的环境下,价格高企和政府定价带给天然气行业的弊端愈发显现,定价机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下调或不超0.4元

  记者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计算,中国在6月进口的长协LNG合同,平均价格为1.74元/立方米。在2014年,中国企业进口的LNG均价约为2.55元/立方米,长协进口LNG跌幅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6月中国有一船进口自几内亚的LNG现货,其价格更为便宜,均价更是低至1.36元长期以来进口LNG高于中国进口的管道气价格,但从4月起,这一情况也发生了逆转。

  而进口管道气价格亦呈现下跌之势。根据乌鲁木齐海关的数据,1~4月,新疆进口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呈现出量增价跌的趋势,前4月均价为2704.1元/吨。而在2014年的进口均价为3213.9元/吨,跌幅约为16%。

  国际天然气价格下跌,中国进口和液化天然气(LNG)与管道气价格都出现下跌。这也让市场预期中国将在第三季度下调天然气价格。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天然气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已将天然气下调事宜提上日程,调价空间还在与上下游企业讨论中,现在还没有制定出具体方案。

  该人士称,调价方案有可能在9月公布,并在今年4季度开始实施。

  此前甚至有消息称,油价下调的幅度可能最大在1元。根据能源咨询机构安迅思的测算,预计本次的天然气最高门站价降幅约为每立方米0.37元~0.51元。卓创资讯计算的预计降幅为0.4元~0.65元。

  “降1元钱根本不可能,我预计每立方米0.4元的幅度已是企业能够承受的极限。”郭新江认为,目前企业进口的管道气价格仍然较高,进口的LNG价格也多是“照付不议”的长协合同。而除了进口外,中国自产的天然气价格成本更高,所以发改委在调价幅度上必然会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预计国内天然气价下调空间不会太大。

  虽然国家层面尚未公布天然气的调整指导价格,但企业已经开始自主降价。

  “为了适应市场, 中石化已将四川境内的天然气价格小幅下调。”郭新江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天然气销售价格为每立方米1.9元,在7月份后,公司已将售价调整为1.8元。他表示,短期价格也将再下调0.1元。

   供需格局逆转

  最新的消息显示,由于存在价格分歧,中俄天然气西线供气合同建设推迟。

  8月10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对外经济活动部门主管表示,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30年合约是基于对市场的乐观看法,供应价格与一篮子原油产品价格基准关联,没有价格保护措施。

  2014年5月14日,Gazprom和 中国石油签署了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协议,被称为中俄“史上最大合同”。双方商定,俄罗斯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时间累积为30年。

  “油价的大幅走低,东线项目供气的总价格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俄方公司也面临着项目难以盈利的风险。”在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刘广彬看来,此前中俄签署合同时市场预计的价格为350美元/千立方米,但按照油价的走势,这一价格可能出现腰斩。

  在多位研究天然气的行业人士看来,中俄天然气西线管道延期也从侧面说明,中国国内天然气开始出现供求关系逆转。随着全球能源大宗商品下跌、经济增速下滑,天然气产业更是难以“独善其身”。

  根据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 中国天然气产量为656亿立方米,进口量为293亿立方米,表观消费量为906亿立方米,较2014年增长2.1%。

  但从消费增速上看,2015年上半年比2014年增幅下降了6.8%,较2013年下降了11%。

  “国内天然气需求端还是非常低迷。”在安迅思天然气产业链研究员韩小庆看来,虽然此前中国天然气消费基数小,在过去十年都呈现双位数的增长,现在是回归到正常的速度,但增幅之慢已经表明,天然气需求端远不如预期。

  韩小庆认为,国内天然气增速放缓的主要成因是进口气量增加、气源多样化,导致天然气存量增加。另外,天然气价格高企,相较液化石油气乃至燃料油,其替代性下降,基本丧失其原有的经济优势。

  在此情况下,油气巨头企业也倍感压力。

  郭新江告诉记者,由于产销量下滑,中石化今年天然气板块的销售压力很大。所以公司也在对销售策略进行优化,力保高价合同顺利执行。

  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已有企业将2020年中国4100亿立方米的消费量目标,下调至3000亿立方米。

  倒逼定价机制改革

  在经济低迷时期,天然气定价机制带来的弊端正在显现,并进一步拖累终端用户需求。

  “相比煤炭和成品油,天然气已经几乎没有价格优势,下游的工业、车用推广十分困难。”一位天然气汽车从业者告诉记者,如果国家不对行业采取刺激政策,不对天然气价格进行改革,行业将难以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转型也面临阻碍。

  中国现行的天然气定价方法为“市场净回值”法,中心门站价格与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进行挂钩,并由政府定价。

  从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进程上看,2011年年底,广东、广西两省区开始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积累经验。将此前的成本加成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选取计价基准点和可替代能源品种,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并在天然气的计价基准点价格、综合考虑流向和管输费用上,确定各省天然气门站价格。

  此次发改委公布的中心市场门站价格计算公式,明确天然气的可替代能源品种选择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LPG),权重分别为60%和40%。天然气价格暂按可替代能源价格的90%测算。

  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总结“两广”天然气价改实验基础上,完善了“市场净回值”法,将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折价系数明确为0.85。同时,将非居民用气价格区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其中,增量气门站价格一步调整到位,存量气逐步实现并轨。

  2015年4月1日,增量气的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04元,天然气价格实现并轨。

  在刘广彬看来,现行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未能真实反映可替代产品的价格,气价和国际油价的联动性差,且国内天然气价格反应滞后,没有明确的调整周期。

  不仅如此,由于国内天然气在上游生产、管道运输上的垄断,现行的天然气价格也并不是完全的市场化定价。

  韩小庆认为,天然气价改最终的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在现阶段,应尽快完善“市场净回值”方法,将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的折价系数进一步降低、确定合理的管输价格,明确季节差价、峰谷差价等,同时缩短天然气调价周期。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1年“两广”试点改革中,发改委提出对天然气门站价实行动态调整,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过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调整,但至今并没有明确的调价周期。

  有消息称,国家正在研究天然气新的定价机制,市场也在盼望新机制会伴随着下一轮调价共同亮相。(《中国经营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