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奥"到"冬奥"历史哪家短 奥促会副会长:"先例不是咱"
- 发布时间:2015-08-06 07: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夏奥”到“冬奥”历史哪家短? 奥促会副会长称“先例不是咱”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彭延媛):在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将这个决定形容为“安全而具有历史意义”,特别是北京因此成为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而北京奥促会副会长刘敬民指出,所谓“历史意义”,还应更进一步解读。
63岁的刘敬民曾担任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现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谈到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历史意义,他说:“办奥运会是发展必然,我国有13亿人口,飞速发展,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体育的需求应运而生。08年成功举办了夏奥会,接着办冬奥会也是必然的。我们办夏奥和办冬奥相隔14年,而一个国家办冬奥又办夏奥,历史上也有先例,并不是办了夏奥会就不能办冬奥会,相隔时间也不需要很长。”
纵观奥运历史,日本的东京1964年第一次举办夏奥会,1972年又举办了札幌冬奥会,相隔8年;美国的普莱西德湖在1980年举办了冬奥会,洛杉矶1984年就举办了夏奥会,相隔4年,是历史上一个国家从冬奥到夏奥之间、时间间隔最短的。
刘敬民认为,举办冬奥会,也是因为北京这个区域的冬季运动其实有很深厚的历史传统:“我们小时候经常去滑冰,当时每月工资是40多元,一双冰鞋25元,我弟弟没钱买冰鞋,就拿木头的趿拉板,钉上一个冰刀,拿鞋带系到鞋上。那时候几乎隔一两天,我们就到我们家附近,中山公园、劳动文化宫的筒子河去滑冰,经常人满为患。北京的冰球队也曾非常火爆,1981年国际冰球C组在首都体育馆比赛,一票难求,那时我还在建筑公司工作,费了很大劲才去看了一场。”
近几年,北京的冰球经历了又一次大发展,青少年冰球队就有100多支——第一位通过北美冰球职业联赛选秀的中国球员宋安东,就是从这些球队里走出来的明星。
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区,北京的冰雪运动兴趣高涨,也带动了冬奥会雪上赛场张家口的崇礼,以及周边冰雪产业的发展。2011年北京就有200万人次参与滑雪运动,这两年由于申办冬奥会,崇礼的万龙和云顶雪场的滑雪者人数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增速上涨,今年更是翻了一番。
由此,刘敬民指出了举办冬奥会的又一个“历史意义”,那就是促进体育产业的大发展,同时也让体育产业促进民生,改善生活方式:“去年,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冰雪运动在欧洲国家体育产业就占很大比例。欧洲1880到1890年这十年,网球运动啊、足球的大俱乐部啊,都在那时建立。发生了什么?是经济实力发展到这个阶段,体育从贵族发展到普通大众了!我们国家也到了这个时期,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冰雪运动将蓬勃发展。体育既是人民的需求,与民生有密切关系;体育不仅是种活动,我觉得还是生活方式,提倡积极向上简单的生活。”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也使北京携手张家口承办冬奥会具备了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的历史意义。刘敬民说:“举办冬奥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北京2300多万人口,给环境、交通带来严重负担,中国政府及时提出了三地协同发展。举办2022年冬奥会,就给我们提供了共同的时间点、共同奋斗的目标。北京与河北省共同筹办举办冬奥会,7年内总要达到国际奥委会的标准,特别是大气环境。国际奥委会的价值是三位一体,体育、文化、环境。我认为,如同2008年带动北京环境提升,这届冬奥会也会是带动京津冀的绿色发展的极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