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玉环“一事一议”出效出彩
- 发布时间:2015-07-30 11:00:33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时值盛夏,沿着清港镇同善塘河的步道一眼望去,鲜花吐芳、杉树成行,河水清洌、波光潺潺,让人流连忘返。
“这是玉环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一个缩影。”浙江省玉环县财政局副局长郭显银说。
玉环县自2010年开始启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来,先后被列为全国一事一议转型升级试点县、中央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县,获得省级以上补助资金1.84亿元。
截至目前,全县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600多个,总投入13亿元,受益群众达40万人。
筛选项目与环境、产业、文化相结合
清港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但近年来,当地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连清港的母亲河——涉及16个村的同善塘也一度沦为垃圾河。
玉环县围绕“五水共治”中心工作,决定将全县15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部引入“一事一议”运行模式。
该县投入1个多亿,其中县以上资金6000余万元,在同善塘沿线拆违10万多平方米和中低产田驳坎5.2公里,建成沿河景观游步道。原来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同善塘,如今成了清港镇最美的风景。
依托地域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灵门等30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项目,逐步把海岛渔村建成集渔船锚泊、水产品交易、休闲民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美丽渔村;争取中央资金1000万元,支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创新,努力在海岛构建农副产品购销平台,平抑物价,方便群众生活。
突出山海特色和传统文化挖掘,投入1.62亿元,重点建造沙门镇日岙村孔子文化礼堂、楚门镇东西村戴明故居、蒲田村戴礼纪念馆,以及一批集生产作业、森林防火、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游步道。
推出“包清工”“主动回避”“委派内行人”模式
在楚门镇坑郑村,新修的村道两旁,数十棵银杏树长势喜人。
“这些银杏树由村里采用‘包清工’模式进行采购、种植和管护,比采用招标模式节省了近30万元。”郭显银说。
为美化村庄环境,坑郑村通过“一事一议”程序,决定对村内1公里道路实施硬化、绿化工程。村里本想采用招投标机制选择绿化公司承担村道绿化任务,当地一家绿化公司提出的报价是每棵银杏树的采购价为7000元。村民们经过对比,认为招标采购模式提出的报价太高,大家希望由村民自行采购。
经过动议,由村里几个热爱公益事业的村民组成采购小组,短短几天就从山东临沂采购回来60棵银杏树。据结算,包括采购人员的食宿、运费等各项费用在内,平均每棵银杏树的采购费用为2200元,比招标最高报价低了4800元。仅此一项,全村就节约绿化成本28.8万元。目前,这批银杏树成活率达100%,棵棵长势良好。
“一事一议”不是财政包干,是一种奖补政策,意在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所以,资金要用在刀刃上。”
郭显银说,玉环县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中推出了“包清工”“主动回避”“委派内行人”模式。
“包清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所需材料由村级集中采购,施工向社会公开招标,包工不包料。“该方式与项目整体招标相比,可节约成本30%,节约时间一半。”郭显银说。
为了确保“包清工”模式有效推行,各项目村均引入“主动回避”制。村干部及其亲朋好友一律不得承包本村“一事一议”项目工程。
“委派内行人”模式是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确定,从村民中选出3—5名行事正派并懂项目基建、材料采购和财务管理的人员,组成“内行人团队”,全程跟踪监督项目建设。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激发了村集体积极性,大家出钱出力,平均1元奖补资金带动了6元投入,节约资金累计超过2亿元,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郭显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