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山深谷如何练就产业大军
- 发布时间:2015-07-30 02:31:48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传君
四川省万源市地处川东北秦巴山腹地,森林覆盖率63.5%。境内处处高山深谷,可耕地大多零碎、狭小,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873元,比达州市平均水平低3000余元。尽管如此,50万余农民不惧高山深谷的阻隔,他们聚沙成塔、抱团出击,巴山雀舌、旧院黑鸡、板角山羊、珍珠花菜等独具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都市餐桌。
为充分利用生态富硒资源,并在紧缺的可耕地资源中挖掘出最大的财富潜力,近年来,万源市着力实施养殖业“千百十”工程和种植业“百万亩”工程,一个个特色产业正在成为一支支富有战斗力的产业大军。
股份制合作社带领村民闯路子
万源市白羊乡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白羊乡三清庙村,通过股份合作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带动当地698户农民从分散走向集约,发展富硒茶产业,户均增收7300元以上。
合作社理事长胡云海从承包一块380亩的荒废茶园起家,5年来通过与当地农民不断磨合,逐渐将基地扩大到2300多亩,年产茶叶近2万公斤,年经营收入达500多万元。
当年35岁的胡云海,看到富硒茶产业的大好前景,毅然放弃在城里的装修工作回村种茶。随着茶叶的丰收,胡云海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平时五六名乡亲在他的茶园里做工,忙时还会聘请附近村庄20多名农民,于是,胡云海成了远近闻名的“地主”。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冲动让胡云海打起了三清庙周边分属60多户农民的523.5亩土地和荒山的主意。起初,他想从农民手里租,哪知跟农民一谈便碰了钉子。
这60多户农民,忙时在家种地,闲时便外出打工,虽然心挂两头,但有进有退。农民认为,土地最终还是保障农户养家糊口的“底线”,也是农民的最后“家当”,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主要是怕彻底失去土地的经营权。
于是,胡云海便逐门逐户做工作,保证“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户利益”,实行股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组建合作社,农民逐渐打消了顾虑,白羊茶叶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了。
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把土地交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并成立富硒茶叶销售、配送中心,统一回收产品销售;在前5年合作社每年给予300元/亩的保底分红,以后每5年上浮100元;在茶叶能采摘有产量时,合作社与社员按5∶5分成。
合作社常年解决农民就近就业80余人,每年创造就业收入达60余万元。入股农民每亩分得红利达1192元,亩均收入可增加900元,是入股前的4倍多。
如今,借政府搭建的“巴山雀舌”富硒茶系列产品推介会,合作社每年都要成功签下数百万元的销售订单,并与一些客户建立了长期的销售合作关系。
合作社联合起来抱团出击
位于万源市白沙镇金鸡坪村的玉江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下岗女工刘达玉一手创建,不到两年时间,合作社发展成拥有14个养殖场、71个成员的实体,目前羊存栏7000只。
金鸡坪村农民历来以家庭小户养殖本地板角山羊为主,2011年刘达玉从当地一乡镇企业下岗后,四处考察决定利用家乡良好的山林资源养羊。
2013年8月,刘达玉从山东菏泽引进311只波尔山羊,又挑选了几百只本地板角山羊,在草深林密的半山腰建起羊圈。从此,她挥动牧鞭,跟随羊儿穿林越溪,每年出栏1000多只羊,有100多万元的收入。
刘达玉的成功吸引了更多有志于养羊的当地农民,随即产生了10余个养殖大户,大家一起成立了合作社,一些小规模养殖户干脆不养了,将土地和山林入股合作社,为合作社种牧草或放羊,每天还可挣70元的工资。
尽管成立了合作社,但总规模还是不算大,加之山高路远,饲料、药品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等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一打听,这样的烦恼在其他养猪、养牛、养鸡合作社同样存在。“万源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分布在各地的合作社往往小而散,因此仅靠单个合作社难以吸引饲料、药品厂家和产品买家的青睐。”刘达玉说。
怎么办?聪明的养殖户想到这样一个妙招:大家团结起来,以其中一个实力最雄厚的合作社打头,成立一个类似“联合社”的组织,共同面对市场。于是,万源市润豪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便扛起了这杆大旗,旗下24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抱成了团。
润豪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一个国家级标准示范场,年出栏鸡苗达100万只,年出栏商品鸡达50万只,因规模大、实力强,多年来积累了不少节约成本的经验。
润豪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祥安说,大家抱成团后,饲料、药品可直接到厂家采购,饲料每吨可节约1000元,药品可节约50%,销售上统一调配车辆,大家根本不愁销路问题,而且京广沪市场随便走。
培育龙头力补短板
为了进一步做大生态富硒产业,万源市正大力实施“千百十”工程和种植业“百万亩”工程:即发展茶叶、马铃薯、蔬菜、经果林、道地中药材等富硒食品药材基地100万亩,实现年出栏千万只旧院黑鸡、百万头生猪、十万头牛、十万只羊、十万桶蜂蜜。
结合自身实际,万源市一直高度重视培育家庭农场、股份制合作社、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有家庭农场300多家,股份制合作社近400个,但龙头企业仍然是一个短板。
利用资源优势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这是近几年万源市着力实施的产业发展政策,九硒农牧业有限公司便是成功范例,该公司计划3年内在万源投资10亿元。
按计划,公司2015年将新建4个扩繁场,300户家庭农场;建成1个有机肥料厂;建设3个放养基地,完成生态放养土猪10万头;开工建设屠宰加工厂1个;饲料厂竣工投产。
2016年,公司将再建成140户家庭农场;完成屠宰加工厂建设并投入生产;全面完成年出栏100万头生猪的目标任务。目前,公司已在11个乡镇全面启动兴建家庭农场。
公司直接经营饲料厂、扩繁场、种公猪场、屠宰加工、市场营销等,将生猪育肥以家庭农场的方式让利于民,且家庭农场的修建、饲料的提供、疫病的防控、生猪的销售、市场的风险等全部由公司承担。“以一个最小的年出栏2400头生猪的家庭农场为例,仅需一个全劳动力,年纯收益可达10万元以上。”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