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常驻好大夫 百姓看病不远行
- 发布时间:2015-07-28 05:59:2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7月24日早上8点,延安市洛川县医院院长白茫茫和主治医师杨江伟准时开始查房。骨科第五病房里,刚做完手术3天的小患者张国强恢复情况良好。
一周前,张国强从楼梯上摔下造成左侧股骨干骨折,本来家人想转院到延安市做手术,但得知县医院手术是由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杨江伟“亲自上手”后,他们决定留下来。张国强的父亲张志文说,“家门口就有好大夫,咱还跑那么远干啥?”
手术很成功。“你看,才几天工夫孩子就能下地活动了,而且收费按照二甲医院的标准执行,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张志文高兴地说。
“三甲”水平,“二甲”收费。张国强一家人的欣慰得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对洛川县医院整体托管的医疗资源一体化统筹探索。
与全国很多县级医院一样,始建于1950年的洛川县医院,曾经设备落后,医生流失,门前冷落,在延安市考核中连年排名倒数,群众意见大。为改变这一状况,2009年1月,洛川县与陕北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签署整体托管协议。
“好医院应该有3个特征,好医生、好设备、好管理。”已经在洛川县常驻了5年的白茫茫介绍说,“托管”伊始,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派出4名管理骨干分别担任洛川县医院院长、业务副院长、行政副院长和后勤副院长,将三甲医院的专业管理机制输出到县医院;同时选派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疗专家常驻洛川,每批8至10名,3个月一轮换,常驻帮带。
硬件方面,在延大医院的帮助下,县医院翻修了原来破旧的门诊和住院大楼,添置了170多台先进医疗设备,“延大医院还赠送了30台先进设备,帮助建起现代化的消毒供应室、洗衣房,启动了全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病案管理和质量控制系统、检验信息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现在,遇到特别复杂的病情,我们县医院与总院专家可以同步远程会诊。”白茫茫说。
优质资源沉下去,基层医疗水平升上来。以骨科为例,在下派专家的传帮带下,洛川医院已成功开展了人工股骨头置换、复杂肱骨踝间骨折等高难度手术,许多三级医院手术在这里都实现了常态化。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来院就诊的当地患者越来越多。
7月24日上午10点多,26岁的肾内科护士薛磊正在血透室为患者做上机准备,“为了提高业务技术,医院专门派我们去延大医院培训了半年呢。”为了让优质医疗服务能力在基层落地生根,洛川县医院将所有医生护士分批送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免费培训实习,让医院的业务研究氛围迅速浓厚起来。洛川县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利用工作之余独立完成了《心脑血管大样本研究课题》,实现了县医院科研成果零的突破;内分泌科护士长屈延慧发明了雾化器托盘,可以做到一次为30个病人提供雾化器械,解决了在发病高峰期常常出现雾化器不够用的问题,这一成果获得了医院的业务创新奖,并在今年6月份通过竞聘当上了县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
整体托管让洛川县医院驶上“快车道”。2014年,洛川县医院向外转诊率分别从42%、50%下降到33.7%、32%;患者满意度达到99%。医院获得14项省市科技成果奖,填补了多年的空白,还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
在托管运行一年之后,洛川县又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签订了托管补充协议,通过技术指导和项目带动,对两所乡镇卫生院实施托管试点。如今这种大院带小院的模式已经辐射到了延安其他区县及其镇卫生院,形成市县乡三级医院资源共享。
7月24日下午,陕西省志丹县杏河镇中心卫生院门口停满了自行车、摩托车;门诊部一楼挂号窗口前排着长队,二楼诊室里医生紧张忙碌、患者进进出出,装饰一新的住院部干净整洁。
去年,被延大附属医院托管的志丹县医院延伸托管了距城区30公里的杏河镇中心卫生院,为其帮扶建设了中医针灸理疗科室,配置了50千伏高频放射机、彩色B超、救护车等先进仪器设备,免费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3个月业务培训,并规定所有具有高级职称的县医院医生,每月初九、十九、二十九到镇卫生院进行坐诊,指导业务。
志丹县青界湾村70岁的王清亮,患高血压已经30多年了,自从镇卫生院开设了内科后,老人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我住在山区,以前,每次犯病都要跑近60里到县城就医,现在半个小时就能见到医生,省了交通费、食宿费。而且每个月还能享受4次镇卫生院专家免费上门提供的血压检测服务。转诊只需打个电话,县医院救护车送我去直接就住院了。”老人激动地说。
“破解群众‘看病难’,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统筹医疗分级服务体系。”延安市副市长赵璟表示,延安正在扶持市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创建三甲医院,还将新建延安妇女儿童医院和口腔医院。同时,主动“走出去”,引入中国药科大学托管市中医院,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托管黄陵县医院,通过大医院托管小医院,推进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小病进乡镇卫生院,大病到县医院,疑难杂症到三级医院的三级分诊,使老百姓在县、乡基层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