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沈则身一家六口登记捐遗

  • 发布时间:2015-07-22 03:29:2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彭薇 通讯员 孙皓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沈则身是松江区永丰街道三星苑的一名普通居民,在他的大家庭中,有6人先后成为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有的已经实现了遗体捐献。

  捐献遗体对医学发展有好处

  今年67岁的沈则身,仍然记得父亲遗体被抬走的那一幕。1996年12月的一天,70岁的沈凤高因脑溢血突然辞世,一家人为其办了个简单的告别仪式。作为长子,沈则身拨通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们前来领取父亲的遗体。当时,一些亲友的闲言碎语至今犹在耳边,他们无法理解老人的妻子和孩子竟如此狠心,将至亲的遗体就这样“送”出去。

  事实上,捐赠遗体沈凤高决定已久。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天,沈凤高冒着大雨从枫泾老家来到松江,突然到沈则身的办公室,要求儿子在遗体捐献同意书上签字。沈则身起初不同意,可沈凤高格外强硬:“农村生病的人这么多,捐献遗体对我们国家医学发展有好处,这字你必须签。”沈则身深知父亲一旦决定的事情就很难改变,便也不再多劝。

  由此,沈凤高成为枫泾镇首个遗体捐献登记者。不久,他的妻子也加入了。

  好家风深深烙在家人骨髓里

  沈则身回忆,父亲生前被周边人亲切地称为“孙悟空”。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姓名,用枫泾当地话说跟“孙悟空”谐音,还包含人们对其刚正不阿、秉公办事的赞赏。

  沈则身长身体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沈凤高时任饲养厂厂长,手中握着粮食分配运送权。当时,沈母劝沈凤高:“儿子正在发育,你给他多留点好吃的。”沈凤高却不肯。好几次,沈则身饿得只好放学后偷偷到田里拔金花头嚼。“从初中起,我就再也没长过个。”沈则身笑道。

  沈则身结婚后,沈凤高与亲家的关系很融洽。耳濡目染之下,沈则身的丈人、丈母娘也在十几年前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沈则身说,曾在电视上看到一组数据:美国医学院每4名学生就有一具遗体可让他们解剖实验,而在中国,这个数字要过百。他表示,“如果自己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带来哪怕一丁点的进步,也是值得的。”抱着这一信念,他坚定地成了一名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

  在经历一场病痛后,沈则身的大姨也决定成为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沈则身说,因为有老父亲做榜样,遗体捐献成为家里值得骄傲的传统。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