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土地收入饥渴症缘何难解

  • 发布时间:2015-07-14 00:29: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谭浩俊  责任编辑:罗伯特

  据媒体报道,财政部近日公布了“2014年全国财政决算”,透露2014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的决算数为40385.86亿元。虽然再创新高,但决算数仅为预算数的117.6%,对比2013年决算数为预算数的152.6%,相关增幅已经回落。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土地财政被公认已经枯竭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金仍然创下新高,确实是一件需要认真关注和思考的事。据专家推算,过去十多年里,各级政府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已经超过40万亿元。但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障碍。

  具体到土地出让金上,过去的十多年中,高达40多万亿元的收入从土地走进了各级政府的腰包,为什么反而出现政府负债急剧上升的现象呢?这些资金到底都投向了哪里,投资效益又如何?

  显然,从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来看,化解债务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由于地方债务绝大多数都是依靠银行等形成的,财务成本非常高。纵然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对债务总额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20多万亿元的政府债务,仅利息开支就要2万亿元左右,加上没有列入政府债务范畴的融资平台债务,4万亿元根本不够支付利息。那么,土地出让收入也就基本是为银行、信托等服务的。

  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发展经济的理念和思路,仍然想通过土地财政搞城市建设,因此土地出让收入不可能都拿来偿还政府债务。去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土地出让收入4万多亿元,说到底,还是大搞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结果。即便多数城市已经面临严重的供需矛盾,商品房库存十分严重,但只要有空间,就不会丢下房地产,不会丢下土地财政。地方债务也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了。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状,为了避免发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被迫采取债务置换的方式,给地方以喘息机会。只是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地方很难因为中央的救急而转变发展理念,而不再以负债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反而又萌生出大搞土地财政的热情,继续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上做文章。现在,很多地方想方设法通过所谓的PPP模式,重拾土地财政,以此来拉动增长、拉动政绩。只是社会资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冲动,因此,尽管地方推出了数万亿元的PPP项目,得到社会资本响应的却寥寥无几,有的地方甚至没有社会资本过问。

  如何激活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投资热情,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土地出让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活性炭”。绝大多数项目只有在有土地出让收入做承诺和保证的情况下,社会资本才愿意介入,PPP模式也才有可能见效。所以,如何把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办法、使用目标、使用渠道等向社会公布,以此来打消社会资本的担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PPP模式的作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