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通讯:为两岸和平与时间赛跑的老人

  • 发布时间:2015-07-12 22:2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题:为两岸和平与时间赛跑的老人

  中新社记者 杨喆

  12日凌晨,成思危老人与世长辞,享年80岁。

  当人们回顾他的一生,除了经济领域的贡献,还有着与海峡两岸千丝万缕的联系。

  1951年,年仅16岁的少年成思危作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回到大陆,从此与家人分隔台海两地。两岸关系的发展,也由此成为他一生重要的主题。

  回忆起成思危生前的岁月,10年间多次陪同其赴台的民建中央联络部副调研员徐天成感慨不已,他对中新社记者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成思危依然多次参加两岸各类活动,发表致辞讲话;并多次赴台参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生命最后这几年,老人家就像是与时间赛跑。”徐天成说,这也同他的家庭不无关系。

  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风声鹤唳中的北平,父亲给他取名成思危,寓意“居安思危”,希望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

  其父成舍我,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台湾世新大学创办人。1948年底,国共内战的动荡岁月,成思危随父亲举家搬迁到香港。在这里,一家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年仅16岁的少年成思危决定回到大陆,成舍我和其他家人隔年去往台湾,从此与成思危相隔海峡。

  大陆“文革”结束后,成思危选择去美国读书,学习工商管理。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的建议。

  1990、1991年,时任化工部副部长的成思危才分别因探病、奔丧赴台。同他共事多年的民建中央联络部巡视员金德安回忆说,其时两岸交流来往还非常困难,在此之前,成思危只在美国念书时与父亲得以见面,赴台湾看望病危的父亲和奔丧,也是得到特批。

  他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由于在大陆担任要职,成思危屡次被台湾当局拒绝入境,直到他完全退休后的2009年。这一年,两岸交流已进入快车道,高层访问不断。老人时隔18年后终于再次踏上台湾的土地,与妹妹成嘉玲相见,并祭拜了父母的陵墓。

  事后他才知道,相隔两岸期间,成思危的母亲为了找他,发了几百封信,包括给国内的亲友,结果都没有找到。

  回到大陆接受媒体采访时,成思危说,两岸将来统一的道路还是漫长的,还可能有曲折,但是大家已越走越近,到最后,祖国的统一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此后,两岸交往增多,担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的成思危多次赴台参访,将很大的精力贯注于两岸关系的发展。2013年10月,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上,他说,要真正做到包容并不容易,但只要大家都能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出发,以两岸一家人的心态交流意见,那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探讨的。

  金德安回忆说,两岸间的论坛、研讨会,成思危多次参加并发言,而这些发言都是建立于他对两岸关系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之上的,他会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达大陆对台的政策,不会空谈政治。

  然而,其时他的健康状况已经不佳,而公务活动有时一天四五场,他根本没时间休息,身体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徐天成也提到,成思危每次赴台,公务之余都会去台湾的商业中心转转,调研当地经济,亲身感受台湾的变化。他广泛接触台湾的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等,很愿意接受媒体采访,这对于一位身体状况不佳的七旬老人来说并不容易。

  生前,回顾1951年的决定时,成思危曾坚定地说:“如果时光倒流,我的决定不会变!”回到大陆,而后致力于两岸的和平统一,是他的选择;两岸逐步走上和平统一之路,是他的愿望。

  “成思危私下曾对我讲,自己每多活一天,就是多为国家争取了一天工作的时间。”徐天成说,“他为两岸关系作出了贡献,历史会记住这位慈祥智慧的长者。”(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