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唤醒农村“沉睡资产”

  • 发布时间:2015-07-07 15:32:08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记者吴文娟 通讯员卢光耀 实习生王春艳

  顶层设计释放金融活力

  “没有抵押物,从银行贷款难,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抵押贷款,救了我们的急。”作为鄂州首笔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受益人,华容镇彭北湖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赵攀道不尽兴奋。

  2014年初,他想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资金有限。当年3月20日,中国银行鄂州分行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水域滩涂养殖证为抵押,向赵攀发放了一笔135万元的贷款。

  这背后,得益一系列制度破冰。土地、大棚、住房等是农民手中的最大资产,一旦成为有效抵押物,给农民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自2012年起,鄂州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剑指五权,让农村的“死权”变“活权”,“死钱”变“活钱”。“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不存在法律障碍,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农村房屋没有上升为法律上的可抵押物,面临法律风险。”鄂州市金融办副主任秦剑涛说,游走在政策和法律之间的金融创新,做了大量探索。

  鄂州市大胆设计,先后出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方案等12个文件,涵盖抵押贷款、抵押登记、价值评估和风险补偿,打通制度通道。

  与此同时,遴选出首批8家农村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解决农村产权评估环节问题;市、区财政共同出资1200万元设立抵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采取事后风险补偿的方式,与银行按8:2的比例分担呆坏账风险;农行、农商银行、邮储银行、中行等银行,在华容等6个乡镇推进试点;市改革办、金融办、人民银行、土地等相关部门,共同组建工作联席机制,协调和解决问题。

  土地可抵押 山林变活钱

  “由于林权抵押没有法律障碍,实施起来相对容易。”鄂州市改革办副主任曹军介绍,试点首先从“林权”破冰。

  林权作抵押,融资“活”荒山。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荒滩,摇身一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据统计,全市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74笔,抵押林地7.45万亩,贷款金额2.13亿元。

  不光山林变了活钱,土地、水域滩涂、房屋都变了现。

  盛丰渔业公司以4251亩水域养殖权为抵押,获得贷款400万元;蒲团乡鸭儿湖畜牧场以163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获得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段店、葛店集体所有土地上的临街商铺抵押贷款4笔185万元……

  将流转土地上的附着物纳入价值评估范围,扩大贷款额度;突破土地流转租金“一年一付”没有评估价值的限制,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地上附作物”组合担保;突破第三方担保制约,降低流转土地贷款的评估和担保费用。

  农村资源活,“三农”皆活。农民从农村产权出让、转让、出租、转租、入股中获得较大收益,农村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

  大规模推广还有不少课题待解

  去年,全省首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小额担保贷款在鄂州成功办理。“由于是财政贴息,贷款两年不仅免除了近4万元利息,而且不用到处找担保人和担保物了。”硕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火成说,合作社三名股东用流转的1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向邮储银行鄂州分行申请20万元创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只用5天时间就到了账。

  人行鄂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易继科介绍,该行将商业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相结合,面向农村创业者推出利用“农村五权+小额担保贷款”的新型信贷融资模式,拓宽“五权”融资的广度和深度。

  产权融资向纵深推进。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已实现涉农银行全覆盖,累计发放贷款7笔,金额380万元。产权融资加速产权快速流转,截至5月末,该市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达25.5万亩,占总面积的36.36%,处在全省前列;全市1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达到129个。

  尽管突破了现有制度的部分约束,但要实现大规模发展,还有不少课题待解。不少银行反映,“五权”抵押相对于传统的房产、土地抵押,担保力较弱,市场价值还有待检验,没有完善的市场化兜底机制,与此同时,债权处理困难,一旦借款人无力偿还,市场价值的确认、债权的处理都是问题,间接扩大了银行的风险敞口。按照部署,我省2016年底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流转平台建设,为“五权”抵押扫清障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