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小农水建设助力把好粮食安全“闸门”

  • 发布时间:2015-06-27 02:31:0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高文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朱桥镇合兴村村党支部书记孙德海在今年小麦春灌时节,不像往年那般心急火燎,很是淡定。“以往春灌的时候,就是村里最忙的时候。今年通过低压管道灌溉,可以直接将水送到田间,只要把田里的阀门一开,水就上来了,省钱省力省时间。”

  小型农田水利“护航”粮食增产

  在复兴东干渠东三支渠首,只见两岸衬砌整洁笔直,灌溉总渠的水源源不断流向东三支大郭、杨棉等村组的1.5万亩农田,干渠绵延5.5公里。

  复兴镇小型重点县工程于2012年元月开工建设,11月底完工,累计新、拆建各类水工建筑物248座,完成投入2284.5万元。“项目实施后,在东干渠东侧形成2.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旱能灌、涝能排,旱涝都能丰收。”淮安区水利局副局长刘兆虎说。

  刘兆虎介绍,支渠的衬砌改造,减少了引水、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和输送时间,渠系水利用系数有了明显提高,灌水周期也从过去的两三天减少为现在的半天,达到速引速灌的效果。特别是经过衬砌后,渠道难见杂草踪迹,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堤岸和漂亮的绿化带,“水美乡村”在这里成为现实。

  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淮安区低压管灌泵站位于朱桥镇合兴村,一个看似普通的泵站,却为朱桥镇合兴村600多亩农田带来汩汩清泉。“我家几亩田在三斗北侧,过去都用老式泵抽水,田块位置高,抽水要用很长时间才能灌到田里,中间跑、冒、漏水,利用效率很低。现在直接送水到田间,一亩地能节省几十块钱。”朱桥镇合兴村的刘老爹高兴地说。

  低压管道灌溉项目负责人说,合兴村原为提水灌溉片区,灌溉用水均为泵站提水,末级渠系如农渠、毛渠普遍存在无控制、漏水、渗水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地方存在串灌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灌溉水利用率较低。低压管道灌溉项目的设施,可对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一次集中升级改造,将水从斗渠直接送到田间,进一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项目区农民用上了田间“自来水”,真正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体制改革提升农田灌溉“软实力”

  “水里面长满了水花生,动物都不吃,排涝、灌溉造成渠道拥堵,水流不畅,耽误事啊。”在洪泽县黄集镇墩口村,村民诉说着过去水利工程管理不畅带来的问题。洪泽县水利局副局长袁安全告诉记者,小型水利工程处于农村水利灌排体系的末稍,长期以来,管理上存在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难以有效落实等问题,不但严重影响了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也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有了这个证,小型水利工程就有了‘娘家’。”在岔河镇岔河村,镇长杨建浩拿着一本红色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在这本证书上,岔河村1组3号证“娘家”便是岔河村村民委员会。

  自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后,该县水利局组织技术人员90多名,组建16个调查小组,历时3个多月,对全县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技术参数、GPS定点定位、功能状态等信息调查。确定信息后,该县将已调查登记的水利资产全部并入所在村集体资产登记成果,由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按村发放县政府统一印制的集体资产产权证书。

  权责明确力促“五位一体”管护模式

  在共和镇双坝村,一块蓝色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暨‘五位一体’管护工作责任牌树立在沟渠旁,管护短标、管护内容、管护面积、管护员、电话以及监督电话一目了然。“有了这块牌子,哪里有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管事人。”共和镇水利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确保管护到位,洪泽县制定了《洪泽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管理办法》、《洪泽县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考核办法》、《洪泽县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护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该县水管办将采取季度巡查抽检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各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工程进行考核;镇水管办将实行月查月报;村委会每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对所有管护人进行考核。

  该县充分利用淮安市进一步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的契机,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体系,推行“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与农村交通设施管护、农村公共绿化设施管护、农村环境保洁、农村公共活动场所管护相结合,整合管理人员和资金,探索出了小型水利工程改革的新模式。目前,该县试点改革区域管护人员由337名减少至173名,管护经费由218.82万元减少至169.14万元,单位综合管护成本由每平方公里2.3万元减少至1.78万元。

  水清了、河畅了、岸绿了、景美了。如今,在洪泽县,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已经初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