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6-15 11:32:37 来源: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济阳加大设施投入 发展生态农业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济阳县城的济北公园,树木绿意盎然,花草争奇斗艳,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怡人,人们三五相约来到这里欣赏美景,好不快乐。近年来,济阳县确立了“环境立县、生态兴县”的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加大生态环保设施投入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措施,一个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的生态家园初步展现。
围绕“现代气息绿色和谐”的总体思路,近年来,济阳累计投入3亿多元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使得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了90%以上;投资2亿元建设热电厂项目,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7处镇级生活污水处理站并配套污水管网,实现了镇驻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7座生活垃圾转运站,配备垃圾压缩转运车辆61辆、环卫工人1600余名,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建成集生态、园林、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济北公园,并大力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完善生态林业体系,打造“柳树之乡”,森林覆盖率达到23.97%,生态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个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的生态家园初步展现。
今年,济阳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媒体和节日对生态创建工作开展广泛宣传,营造了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集中开展了整治取缔“十五土小”企业专项行动,共拆除各类土小企业150多家,有效震慑、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在农村大力开展“六清”、“五化”工作,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开展绿化、亮化工程,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截至目前,全县10个镇(街道)中已建成国家级生态镇6个、省级生态镇3个,建成660个市级文明生态村,生态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为从根源上防治污染,济阳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对“两高一资”项目坚决亮“红灯”,严格把好项目建设关口,环评执行率和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济阳还通过实施产业生态工程,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推进特色品牌基地建设,先后培育开发了“太平宝”西瓜、“垛石”樱桃西红柿、“曲堤”黄瓜、“仁风”富硒西瓜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0个,种植面积比重达到60%。
(本报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徐爱云)
章丘白云湖镇让发展“绿”起来
生态,是白云湖最为之骄傲的一张金名片。2011年,市委、市政府倾全力取缔白云湖周边地区违法违规废旧塑料经营以来,全镇将生态环境作为最大优势,将绿色转型作为发展主题,打造生态产业,崛起绿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绿意盎然”的发展道路。
在白云湖淡水养殖示范园内,一群群带有“电子身份证”的甲鱼在快乐的生长着。为防止出现大量速生甲鱼冒充生态甲鱼的现象,白云湖生态甲鱼全部安上了这种“电子身份证”,并建立“电子档案”,有了“身份”的生态甲鱼每斤卖120元左右,比普通甲鱼贵3倍,且供不应求。像这样,该镇顺应农产品“绿色、安全、生态、高效”的发展新趋势,立足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以发展生态精品农业为方向,按“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目前,全镇已形成水产养殖、苗木花卉、有机果品、湖特加工等四大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水产养殖1.51万亩,年产量12400吨,特种水产养殖3000亩,年产量2000吨;苗木花卉种植面积2800亩,从业人员500余人;有机果品300亩;特色湖产已形成莲藕类、禽蛋类、水产类、苇编类4大类、100余个品种。2011年生态治理行动以来,全镇新增农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85个。在生态农业的支撑下,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镇2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本报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