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养老钱之面面观:“小家气”与“大手笔”
- 发布时间:2015-06-11 18:30:0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中国民众养老钱之面面观:“小家气”与“大手笔”
中新网西安6月11日电(马智峰)中国老人在经济上存在传统纠结,对自己省吃俭用、压缩开销十分“小家气”,为儿女挣家业动辄是压上积蓄的“大手笔”。中新社记者调研梳理发现,近年来各地非法集资案日益增多,参与集资人员主要涉及农民、退休人员等中低收入阶层弱势群体,投资人员集中在40-70岁之间,急于投资赚钱,但缺乏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中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令养老机构、“老年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中国老人对自己“小家气”的消费习惯,又令这类“银发产业”举步维艰。
早在2013年,西安市建设“老年餐桌”300个,不到一年“遇冷”,目前仍运营的已是硕果仅存。据2014年《西安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西安8家被调查的养老机构仅1家盈利。
石炳元、郭菊仙夫妇年届耄耋,在西安铁一局社区家中相依为伴,两人每餐花10元订一人份的饭,郭菊仙告诉中新社记者,养老院费用太高,“我家小儿子还没买房子,我们得攒钱支援。”
“银发团”节衣缩食最看重高性价比。江苏省旅游局透露,“东方之星”客轮6月1日长江沉没致400余人丧生,现下是旅游淡季价格便宜,大多数受害人为中老年人。此前5月15日,陕西一旅游大巴坠崖致35人死亡,46名中老年人不少是冲着保健品公司组织的免费或低价旅游而来。
省钱心理较强、易产生孤独感,是中国老人的普遍特征,不少老人上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对儿孙“大度”,在经济生活上呈现“小家气”与“大手笔”对立纠结。
日前“东方之星”沉没丧生的一老人,2007年将一生积蓄投入股市,2015年才解套赚钱,据其子回忆,老人赚钱替自己还清房贷,一辈子为子女活。
中国老人“舍己为儿孙”、“不服老”、“孤独”的心态,催生了“保健品”、“理财产品”中老年市场火爆局面,许多老人为攒家业留儿孙,卷入非法集资谋求高利息,毕生积蓄血本无归,成为儿孙心中无法承受之重。
2011年至2013年,陕西榆林发生多起非法集资案,涉案资金超百亿元人民币,从全国经济百强县神木到国家级贫困县绥德,均成“灾区”,中老年是主要受害人群,部分向亲朋好友借钱、向金融机构贷款参与其中赚利息差的中老年,绝望之余登高自杀。
神木上班族訾永波(化名)即将退休,将数十年积蓄260万元“借”给当地“老板”,一年时间“老板”资金链断裂,未能给儿子扩大家业,一生财富“打了水漂”。
务农打零工为生的绥德汉子赵宝强(化名)风闻神木集资崩盘,仍未警惕,深信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8万元安全可靠,身边许多朋友参与其中,“借款”公司也与神木素无瓜葛,分得1万多元利息后,“借款”公司轰然倒塌。
没挣够两个女儿上大学的花费,折本后经济压力反而剧增。赵宝强捶胸顿足后悔不已:“没轮到咱头上,谁能想到来得这么快,那么多钱说没就没了。”
陕西民俗专家孔正一分析,银发族已经成为重要消费主体,“夕阳”产业市场蛋糕巨大,中国老人传统消费惯性较强,引导老人改变“舍己为儿孙”经济纠结行为,进行科学、合理消费,成为中国老年社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问题。
近年来,已有部分中老年人逐步调整消费心态、提高自身生活品质、控制投资风险,相信在经济生活中“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少老人加强锻炼、保持健康,专注兴趣爱好安享晚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