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正在上演怎样的变局?——沈阳机床集团蹲点调研之三
- 发布时间:2015-06-10 10:57:2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沈阳6月10日电(记者赵承、石庆伟)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拉开帷幕:美国力促高端制造业回归,德国着力打造工业4.0。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
一个新的制造业变局正在上演:移动互联网对商业模式颠覆的同时,也正在改变乃至颠覆制造业模式,巨大的机遇和风险蕴藏其间。
记者在沈阳机床集团调研中感受到,只有加快推进制度改革与创新驱动步伐,才能在竞争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巩固和扩大中国制造在全球大分工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突破两面夹击的局势
中国机床市场在经历着新的裂变——
在浙江省慈溪鸿运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戎艺群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如果用国产普通机床,则每台机床要1名操作工,当地人工费是每小时16元,月工资至少要3000元,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工人月工资只有700至800元。普通机床加工精度不够,且所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5年内再不转型,我和工人们都得卷铺盖回家了!”
危机之中,戎艺群选择了智能机床:“智能机床操作简单、精度高,一个工人可以操作4台机床,每台机床每小时的人工成本就降到4元,每月人工费降至900元左右。”
国内普通机床难以为继,高档数控机床尤其是国外高档数控机床进口量大幅上升。以沈阳机床业为例,2014年其普通镗床月销量由2011年的250台降到50台左右,摇臂钻则从2000多台降到200台。
一升一降,映射出的是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局。
全球制造前一轮竞争中,西方国家考虑到资源消耗和人力成本等问题,将研发和设计放在本土,将制造环节向外转移。在新一轮竞争中,发达国家开始加速实施制造业回归本土的新战略,依靠智能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模式变革,破解资源和人力成本制约。
“美国研发、美国制造、中国销售,以此解决其本国就业税收,继续保持制造业的全球领先优势。”中国工程院有关专家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制造业发展正面临着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两面夹击。
中国制造正经历一系列新考验:劳动力成本上升,适龄劳动人口在减少;利润微薄,相当数量落后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
“社会经济的增长归根结底要靠制造业。要突破两面夹击的局势,就必须加大对制造业的战略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智能化、信息化,抢占新一轮制造业转型先机。”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所所长林浒分析认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徘徊不定,关键在于没有找到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高端制造,会成为世界经济最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走向下轮经济勃兴的重要支撑,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的意义所在。”
谁在颠覆制造业模式?
高耸的烟囱,曾是工业化的象征。后来,现代化的厂房,忙碌在流水线上的工人,是人们对现代工业的印象。
今天,当智能机床遇上互联网,制造业的生产、销售、服务模式正在孕育着颠覆式变革。在沈阳机床集团车间,记者看到,8台智能机床加上机器人互联,形成一条智能生产线,那里只需要一个工人监控。
更为庞大的计划还在后头:沈阳机床集团正与一些相关企业合作,用智能化生产线,打造“数字化无人车间”。而在未来三年之内,分布全国的3万台智能机床,将通过云平台联网运转——
这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智能工厂将实现在线加工、指尖制造、离散式生产,管理人员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掌控每台机床和整个车间的运行状态、工单进度、资源消耗等,甚至掌控每个零部件生产时间、成本、质量,并对机床实现远程实时诊断维护。
这是一个全新的服务模式。无论是个人或是企业,提出制造的需求,技术团队设计出制造方案后,将编程发往异地的机床,个性化的制造便开始了。
这是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企业甚至可以不必自建工厂买设备,而是租赁机床搞生产。就像租房子,以前是按月按天支付房租,将来推行的是躺床上开始计时,起床后就不收费了。怎么做到的呢的是远程监控——使用就付费,不使用就不用付费。
互联网搅动起的革命,将要颠覆制造业。关锡友说,我们和世界强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中国制造业的关键机会
制造业大国,必然催生出强大的机床行业。
世界范围内,机床制造中心以20年为周期发生着转移。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一中心出现在英国,60年代到80年代转移到美国,80年代到本世纪初又出现在德国和日本。
随着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崛起,从2002年到2012年,世界机床产业中心开始向中国转移,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时期。
“2025中国制造”是中国的关键机会。
关锡友至今还记得2002年参加芝加哥展览会时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找遍参展大厅,也没有发现沈阳机床集团的展位。工作人员将我领到了昏暗的地下室。在那里,门可罗雀,一条大红绸子上,用别针别的一行字‘中国最大的机床厂’。”
而此时,发那科、西门子、马扎克等世界巨头的机床都在地上A厅展出,那里人头攒动。
正是知耻后勇的创新,2012年沈阳机床集团重返芝加哥展时,终于进驻A厅。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与世界巨头比肩。”关锡友说:“当中国机床行业变得跟德国、日本一样强大,我们的制造业才会更有竞争力。”
“前十年解决总量问题,后十年重在提高质量。”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高级顾问邵钦作说:“低端机床产能过剩,高档机床依赖进口,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机床行业乃至中国制造,重要的是要发展中高端产品满足国内需求,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关键机会。”
抓住制造业的关键机会,关键在于转型升级。在邵钦作看来,要降低普通机床产量,增加数控机床产量。“像日本、德国80%左右是数控机床,而我们只有20%是数控机床。其次要向智能化发展,依靠互联网将生产流、物流、信息流融为一体,打造出智能化生产线、自动化工厂。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
抓住中国制造业的关键机会,重点在于体制创新。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省政协委员卢松认为,应淘汰落后机制,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简政放权,政府不要管企业大院内的事情,多提供服务;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以技术入股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科研人员研发和产业化。
抓住制造业的关键机会,还在于企业的自我改造。关锡友说,我们不但要造出中高档智能机床,还要加快实现由传统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在未来规划中,沈阳机床集团将提供金融租赁、加工方案、机床再制造于一身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赢利模式从原来一次性产品交易,转向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创新者和工业服务管家。
“我对中国制造业有两句话:不要妄自尊大,不要妄自菲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走出了一条超速发展之路,在一些领域我们已与世界巨头平起平坐。未来十年,埋头苦干,敢于创新,中国一定能够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