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土不服"到"扎根发芽"——援疆省市企业助推新疆产业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5-29 18:43:4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29日电(记者何军)新一轮援疆以来,来自援疆省市的一大批企业来到新疆布局产业。这些企业中的一部分,凭借受援地差异化政策、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不仅为自身进一步成长补充了活力,同时助推新疆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带动数以万计的各族群众实现就业。
“筑巢引凤”引援疆省市企业戈壁淘金
思科电子是广东一家主营手机元配件的民营企业,自2014年6月第一条生产线正式在喀什投产后,该公司一年时间内在喀什地区的4个县市设立了4家工厂,吸纳就业1750人。
广东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总指挥方利旭表示,新一批援疆工作队进疆后,通过引进和大力扶持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来疆创业,让广东企业在新疆探索出一条既能吸纳大量少数民族劳动力,又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在思科电子首个新建工厂所在的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工业园,发现园区内已经布满了一座座标准的现代化厂房,许多工厂已经开业投产。据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介绍,目前这里已经有涉及电子、服装、玩具等1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
“在援疆省市与当地政府的规划下,园区里的基础设施相当完备,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入驻。”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干部房凯说。
在浙江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的协调引导下,一批来自浙江的企业到新疆布局发展。落户兵团一师阿拉尔市的洁丽雅产业基地首期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2万吨中高档毛巾、30万锭毛巾特种用纱等生产线,整个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实现年利税3到5个亿,能够带来近上万个就业岗位。
从“水土不服”到“扎根发芽”
新一轮援疆以来,援疆省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刚进入喀什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思科电子高管熊凤灵向记者坦言,当地虽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但并非召之即来。而那些工作的少数民族青年员工,由于工作纪律约束及语言交流不畅等问题,在刚开工的那段时间流失率较高。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顺利将他们从普通的农业劳动者转变成产业工人,思科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绍禧根据当地风俗习惯,探索出不少新的管理办法。
“少数民族青年大多能歌善舞,公司就设立工歇时间。这段时间里,工人可以跳集体舞、拔河或进行自由活动,用这种方式慢慢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苏绍禧说。
2015年春节,企业放了35天长假,苏绍禧刚开始担心员工不能如期回来上班,可没想到,开工当天,员工返工率达到98%,这在珠三角许多地区的工厂都很少见。
浙江洁丽雅公司为长期留住员工,还出台了员工住房赠送政策:对服务20年以上的员工(双职工各满10年)赠送103平方米产权房1套。
“从总经理到车间的基层管理干部,每人结对10名以上少数民族员工作为帮扶对象,力争做到全覆盖。”洁丽雅集团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还提倡民、汉员工交叉嵌入式居住,以增进员工间的交往交融。
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责任双赢
广东是全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许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或向外转移的问题。苏绍禧说:“来新疆发展是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这不是鱼和熊掌都兼得了吗?”
进疆第一年的成功让苏绍禧充满了信心。他告诉记者,未来思科电子计划把现有的成功模式向喀什地区下辖的各县进行复制,“如果推进顺利,2016年底可带动就业1万至2万人,实现产值近10亿元。”
“尽管南疆地区产业工人队伍基础薄弱,但是人力资源并不缺乏,大量的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公司设想将新疆产业基地大部分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当地各族群众。”洁丽雅集团的一名负责人说。
各地援疆干部还告诉记者,积极鼓励援疆省市企业到新疆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对这些企业降低门槛。如纺织企业,必须配备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当然援疆资金也将在这方面给予适当投入,绝不给受援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