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友谊路上的开路先锋

  • 发布时间:2015-05-28 06:21:3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谢析搏 罗 鑫

  50年前,一条天路跨越珠峰,让中尼友好山水相连。

  50年后,一场跨国抢险救援,让中尼人民心心相印。

  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道路损毁、通讯中断,多个村镇变成“生命孤岛”。救援力量难进入、生命营救难展开、受灾群众难转移,道路抢通成为抗震救灾重中之重。

  应尼泊尔政府紧急援助请求,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武警部队紧急组建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派出500多名官兵、180多台工程机械,分别于5月3日和11日从樟木、吉隆口岸出境,执行中尼、吉加公路的抢通保通任务。救援官兵牢记使命、英勇顽强、连续奋战,在友谊路上续写了开路先锋的时代风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专业敬业的“国家队”

  烈日炙烤着大地,蜿蜒在群山中、担负中尼两国陆上贸易“黄金通道”的中尼、吉加公路在强震后“遍体鳞伤”。5月4日9时,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操作手、中士方洋驾驶挖掘机驶过中尼友谊桥,一路爬坡过坎、开山劈石,快速清理桥头的废墟。47岁的尼泊尔商人乔伦踩着满地落石,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挖掘机跟前,冲他竖起了大拇指。

  “走出国门,代表的是中国形象,树立的是国家品牌!”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总指挥傅凌介绍说,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主体由武警交通部队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武警交通部队长期从事公路建设和养护任务,是列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执行国家救援任务的“国家队”,先后参加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国内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任务,是一支能打胜仗、善打硬仗的专业救援力量。

  “中尼公路依山而建,一边是万丈悬崖峭壁,一边是湍急的中尼分界线波曲河,道路中间横亘着被山体滑坡冲毁压垮的房屋,路上排满了排队等待通关的车辆,作业空间狭窄,抢通难度极大。”傅凌介绍说,为破解救援力量难展开的难题,救援大队积极创新抢通方法,采取“分段推进、多点展开、先通后扩、抢通结合”的作战法,科学编组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型机械设备,救援当日就推进19公里。

  无人机在施工地段上方盘旋飞行,三维激光扫描仪展开地质灾害评估,“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跟进防疫……这支走出国门的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可谓兵强马壮,专门组建了地质侦测、地质勘查和医疗救护3支专业分队,拥有某新型无人机、泥石流地声预警仪、裂缝报警器、滑坡伸缩预警仪等先进设备,全程开展灾情侦测、险情排查和疫情评估,为道路抢通提供了精确数据支撑和安全防护保证。

  救援大队出征仅118个小时,抢通损毁最严重路段31公里,拓宽平整加固道路17公里,清理塌方体11万余立方米,实现中尼公路全线贯通;连续奋战216个小时,抢通损毁最严重路段18公里,拓宽平整加固道路112公里,清理塌方体28万余立方米,成功抢通吉加公路。尼军方代表、工程大队主要负责人卡德卡中校称赞道:“中国救援队专业敬业,令人敬仰!”

  打赢跨国救援攻坚战

  5月4日13时20分许,尼泊尔新图巴尔恰克县境内库达里山山腰,地质勘查分队队员陈金宝跟藏族工程师江白拉着皮尺,测量一个山体新缝隙的长度。

  余震突然袭来,一块滚落的飞石,砸在了陈金宝的安全帽上。他脑袋一晃,被巨大撞击力砸了一个踉跄,差点儿摔倒在地。拣起安全帽,陈金宝发现,安全帽的顶端,被石头砸出一个拳头大的瘪窝。半天才缓过神来的战友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由于震后山体松动,加之尼泊尔境内路段山高谷深,受到余震、降雨影响,山体不时会降下一些“碎石雨”,给作业官兵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但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危急,救援官兵们始终豁得出、不怕死、敢拼命,坚决打赢跨国救援攻坚战。

  5月12日下午3时许,尼泊尔再次发生7.5级地震,塌方滑坡呼啸而下,刚刚抢通4天的中尼公路又被无情摧毁。为尽快掌握灾情,总指挥傅凌率7名突击队员,冒着余震勇闯飞石流沙区,徒步20多公里,为科学制定抢通方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抢通现场,16名军师职领导干部身先士卒,33名团职干部冲在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有效激发了广大官兵勇上一线、敢打头阵的战斗热情。

  5月13日,吉加公路一号作业点,滑坡塌方将整个路基完全冲毁,凸起的山包将整个路面堵得严严实实。“在这个地方作业,胆小了不行。”第一突击队现场指挥员王世鹏介绍说,塌方体下埋有尼方遇难人员,尼方请求帮助挖掘遗体。由于塌方体总量太大,跟山体连成一体,只能采取开辟便道、分层剥离的方法进行抢通。挖掘机操作手作业时稍有不慎,山体受到震动影响,就会引发二次塌方。

  说话间,只见王占平驾驶挖掘机直冲塌方体顶部,一会儿拨山开石,一会儿挖铲倒压。突然,山体上方一块巨石毫无征兆地滚落下来,王占平果断驾驶机械后退。当巨石滚过时,离挖掘机履带只有1米的距离。

  据了解,经过救援官兵10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抢通损坏最严重路段48公里,清理塌方体16万余立方米,再次成功抢通中尼公路。执行任务中,17名战士火线入党,10名官兵火线立功,50余名官兵受到上级表彰。

  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

  5月20日下午3时30分,在尼泊尔提莫里村,和尼军方共同宣布吉加公路实现全线贯通后,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从自己携带的物资中,匀出5吨大米、面粉和方便食品赠送给当地受灾群众。

  “你们不仅为我们抢通了道路,还送来了食品,太感谢中国了!”38岁的村民克什纳一边亲吻刚刚领到的大米,一边向救援官兵表示谢意。

  “每名救援官兵,都是传递中尼友谊的使者!”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分队指导员何林介绍说,他们制定了《宗教禁忌十条》《民族习俗十条》《救援纪律“十不准”》,教育引导官兵发扬国际人道主义和国际合作精神,遵守尼泊尔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积极为受灾民众做好事、办实事。

  过沿途村庄,救援官兵驾驶机械不挂断一根电线、不压坏一根水管;抢通道路中,将堆积物、塌方体转运至适当位置堆放,不向河中一推了之;处理压埋物品时,坚持登记造册,妥善移交车辆、钱款和重要物资;挖出遇难者遗体后,救援官兵都精心处理、脱帽默哀;行军拔营前,将生活垃圾一律焚烧掩埋、消毒防疫。尼泊尔军官贝斯卡里感动地说:“中国朋友用真诚帮助我们,用行动传递尊重、友谊和温暖。”

  5月21日11时,医疗救援分队来到尼泊尔北部边陲山区热索瓦村进行巡诊。闻听消息的村民,在临时诊所门口排起了长队。“有受伤严重的村民么?”“库马瑞,前几天右肩被飞石砸伤,出现了感染。”村民尤巴杰说道。

  医疗救援分队队长金峰带领部分队员,没来得及卸下背囊,就快步赶至库马瑞家查看病情。他们用汉语、英语和尼语交流,医疗队员们和库马瑞配合得更加默契。不到20分钟,队员们就为库马瑞进行了切口清创和换药包扎。

  随后,医疗救援分队向当地医疗机构赠送了价值5万元的药品器材。为便于患者使用,队员们一种一种地交接,并特意详细标注好中英文对照说明。“中国军医为我们想得真是太周到了。中国人民真是我们的好邻居、好朋友。”当地医疗机构代表谢热斯塔说。

  5月24日,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凯旋归国,尼泊尔周边村庄的村民自发前来为官兵送行。“你好”、“谢谢”之声不绝于耳,村民们以敬礼、鼓掌等方式向救援官兵表达感谢之情,村民隆巴在手上写下“Thanks China(感谢中国)”。尼军方联络官约西拉着中尼两方人员,在“中国人民坚定与尼泊尔人民站在一起”横幅下合影留念。“虽然我不记得每个人的名字,但我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他们每天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尼泊尔人民。”当地警察帕尼压激动地说。

  高耸的喜马拉雅山,高不过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蜿蜒的波曲河,水流涛涛,仿佛静静地诉说着中尼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救援官兵的英雄故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