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俞永福:不会有任何人是我的老板,我是搭档

  • 发布时间:2015-05-26 09: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翟文婷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导语

  从UC合伙人到阿里移动事业群的引路人,再到阿里妈妈总裁,俞永福不断寻找下一个能刺激自己的目标。作为阿里巴巴的棋眼,他需要有怎样的柔软和强硬?

  除了“复杂”,俞永福找不到更准确的词来形容过去的一年。他往返于北京、杭州两个城市的四个办公室,不停地在UC浏览器、高德地图、神马搜索、九游等频道之间切换,脑力、体力和心力的带宽集体要求扩容。每周游泳一次的规矩被打破,白头发冒出来不少。他胖了些,也不奇怪,有种工伤叫过劳胖。

  

  接受《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的前一天,他在上海车展为高德地图站台。活动结束,匆匆回京。旅途的疲惫感还没有除尽,专访中每聊完一个话题,他都不自觉地把身体后倾,双手搭在沙发背上试图放松自己。但是聊到互联网格局、UC与阿里的整合等问题,他又满血复活。中午草草吞下一份星巴克简餐,他赶去参加阿里北京年会。

  现在想解释清楚他的身份,得花点时间。去年6月,他带着UC加入阿里,成为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马云最新的一名搭档。需要进一步说明,他还是阿里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的第8名成员。高德地图的CEO也是那个叫俞永福的人。前不久,前阿里集团CEO陆兆禧又任命他为阿里妈妈总裁。

  这在阿里几乎是孤例。没有哪个事业群是由空降兵执掌,还把高德这块并购资产交给同样处于被整合角色的俞永福。甚至,为阿里集团贡献了60%收入的阿里妈妈也由这名非阿里出身的人来操盘。要知道,马云差不多是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俞永福可能是那个Mr Right。这个早年出身联想投资,后来加入UC创业的男人,是除BAT外互联网第二梯队的领军人物。过去十多年,他都与柳传志、雷军和马云等互联网顶级高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对互联网的洞察力和逻辑拆解能力方面,他是跑分高手。

  

  他喜欢以搭档身份自居,最擅长快速融入新环境,并扮演棋眼的重要角色。他不能接受被外力钳制。他不会想成为谁,“我就是永福。不会有任何人是我的老板。我是搭档。”

  创业不易,八年抗战,一朝投靠巨头,即使不能退休,也差不多到了自我解放的时候。他为何要把自己放在既显眼又危险的位置,稍有差池就可能英明尽失。还有什么不甘?

  “很多人在一件事情上取得成功,原因可能有好多种,也许起得早,命好,能力不错,各占百分之多少不好说。最难的是,你在第二件事情上再次取得成功,换个坑从一楼重新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俞永福对《中国企业家》说。

  不管是UC还是高德,整合让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情绪之中。俞觉得自己是那只头雁,他歇了所有人都歇了,他忙着所有人都忙着。如果不要所有人迷失自我,他第一个不能丧失战斗热情。

  每块成熟业务、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第二春,这是俞永福给所有人的必修课。作为阿里集团的非电商业务,阿里移动事业群肩负着产品创新的使命。而且如果阿里妈妈能够像支付宝那样独立于电商平台自成体系,他将迎来人生中的梅开三度。“咬着后槽牙我也得上,能经营几百上千亿的生意,没几个人有这样的机会。”

  整合与被整合

  2014年6月,阿里宣布组建由UC浏览器等核心产品组建的移动事业群,俞永福任总裁。同时传出的消息还有,阿里收购的高德随后也将被装入移动事业群。也就是说,高德创始人兼CEO成从武还在位时,内部已经有传言:不久他们将迎来一名新的负责人,而且这个人与他们一样是被阿里整合进来的。

  大部分人只知俞永福其名,未见其人,就连现任高德副总裁董振宁这些高层过去也没有与他有过交集。“为什么是俞永福来接管高德?我们做得不够好吗?”议论四起,不解的情绪也在蔓延。

  7月18日,陆兆禧出面,正式将俞永福引荐给高德高管,让双方做了一次破冰长谈。“简单、直接、犀利”,这是俞永福留给董振宁的第一印象。

  俞永福是整合高手,业内早有耳闻。他的第一个成功案例是自己,2006年底俞永福加入由何小鹏和梁捷创办的UC担任CEO,一手推动了UC的合伙人文化,从不浪费手中的权力。一年后收购迅彩的案子,则奠定了他在董事会的地位。这家被收购公司的创始人朱顺炎一手打造了九游平台,也是当年UC浏览器的“流量之父”。除此之外,俞永福还将十多个渠道类、工具类公司像“水渗入沙中”一样,游刃有余地整合进UC。

  但是整合高德的情形有所不同,因为在阿里集团UC本身也是一个被整合对象。为了UC和高德平稳融入阿里,去年11月份,俞永福提议成立了一个小组,涉及到需要跟集团财务、行政等条线的问题,都在组内讨论做决策,由小组与集团做对接。原则有三:一碗水端平,不要让UC和高德的团队产生二等公民的感觉;其次加强各条业务线的自我决策效率;第三,出现任何情况,整合者要有足够的层级和力量现场拍板,一旦问题长时间悬而未决,都会让被整合者产生敏感心理。

  尤其是高德这块业务,空中接力刚从美国退市的三四千人团队,难度可想而知。俞永福自陈,他没有如此规模的整合经历。放眼望去整个互联网,也鲜有如此体量企业整合成功的先例。

  马云这步棋走得令人匪夷所思。“他是让我自己整合自己,这样我能够站在一个被整合者的心态考虑我关心的问题。”俞永福这么解释其中的深意。

  他还深知,整合与被整合必须同时进行,没有优先排序的可能。“UC业务品牌的下降意味着,我带着队伍做加入阿里的这个决定是错的,所以我必须把UC的业务带起来,这是不能输的。整合高德也是不能输的,说白了这也是让集团理解,整个UC的团队具有极强战斗力的另外一个验证方法。”这个想法暴露了他的野心和决心。

  事实上过去一年,俞永福在高德待的时间明显更长。高德三千多人,阿里集团内部甚至外界,无数双眼睛盯着他如何对待这个此前与自己毫无瓜葛的公司。

  他说服陆兆禧兼任高德CEO,集团CEO亲自出面,这对安抚团队的情绪很重要;语嫣(阿里巴巴副总裁张宇)任秘书长,负责日常与集团的事务协调。俞永福不管人事,将重心放在业务,明确高德出行导航的核心方向。他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打一次胜仗,以此作为入驻高德的投名状。

  事实上,为获取团队信任,他还做了一个重要铺垫。2014年7月18日,俞永福接过高德这棒的第一天,宣布个人出资做激励,他想表明自己除了想把事情做好,别无他求。

  他说,自己追求的是公正不是公平,当团队对领导本人和做决定的动机表示认可,即使有分歧,会在事情框架内做讨论性分析,而不会衍生出其它问题。

  理论上的确如此。但是因为换帅,高德原来接入现金流的O2O被大刀阔斧地砍掉,集中只做移动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务;新官上任两星期,就开掉两个VP时,俞永福不得不面对团队情绪的激烈反弹。

  业务层面的对接不是难点,不管是阿里和UC、阿里和高德,还是UC和高德,彼此之间没有完全平行的产品需要整合。相反,对业务协同,每个角色都积极拥抱。重点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然后做出适当的反应。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游戏。站在整合者的角度,本能地反应是上前给个拥抱以示亲近,但是动作幅度过大、表情太过夸张都容易引起被整合对象的敏感,给出退缩的回应。俞永福忍不住用肢体动作阐述这个意思,“你越想进,他就越想退。如果没有对人性的理解,带来的问题就特别多。”

  但是以被整合者的身份面对阿里的时候,他会不会也想本能地缩一下?“我有那个自信,我能干的事情他干不了。”他还强调,集团平台的团队蹲下来说话最重要。

  董振宁此前在高德负责互联网新业务,因为业务线收缩,他目睹了一些同事成为整合的受益者,也知道必然有部分人面临痛苦的选择。当被问及如何回应普通员工的情绪反弹时,他回答,“阿里集团给员工已经足够公平,给予了合理的回报。如果你要接纳我们的转变,必须按照这个规矩来,因为我认为这个规矩可能是最好的,符合我们大多数人利益;如果你不接受,我给你合理的回报,你可以选择更好的发展。”

  他是高德很老的一批创始团队,经历了高德上市,转型做互联网产品,被阿里收购继而私有化,又迎来新的掌门人。在连续震荡中,他从原来的情绪爆发型性格,变得理性克制,不为环境变迁所动,而是被目标驱动。在这点上,他和俞永福是相似的。

  原则上没错,情感如何过关?在连续追问之后,他只好说,人力部门肯定做了很多工作,“当一个企业管理者受到足够多的训练之后,你就会知道,我必须为企业的现在和未来服务,而不是为过去服务。”

  班长永福和永福

  俞永福最不愿意别人提到职业经理人这个词,而是喜欢被称作班长、合伙人和搭档。但是你要知道,班长俞永福和俞永福是两个概念。

  大概五年前,一个2007年加入UC的员工被发现私下做了个人网站。公司明确规定员工不能搞第二职业,因为UC是个流量型平台,无论谁做与互联网相关的东西,都容易借公司资源而牟利。他触犯了天条,公司决定开除此人。临走前,他跟俞永福辞行。谈起从前,他哭了。俞永福也心软了,临时收回成命,允许他重新入职,但是要查看一年。

  没想到,第二年此人被全国通缉了。不仅是他,连同他妻子、小舅子都在名单之列。因为他又做了一个黄色网站。

  这件事情对俞永福内心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消退。作为班长,给手下兄弟一个机会本是善意。但是至今他都不知道,当时的决定是对是错。

  他还有个痛。虽然UC在移动布局方面堪称防线巩固,唯独移动应用分发始终无法跻身主流,可以说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症结在于人,因为他总想再多给对方一次机会,错失了窗口期。

  三年后他脑洞大开,班长永福和永福是两码事。“作为永福,我有很多自己的原则想法。但是作为班长永福,我的第一责任是维护公司和团队的利益。很多时候做决定,我首先要从班长永福的角色出发,并不是永福个人的意愿。班长永福做决定要更坚决。”

  他也是后来才体会到马云所谓“慈不带兵,严而不酷”的用意。在整合高德时,如果是对企业前行构成阻力的人,“我没有时间哄你,一定要把你拿下,否则就是浪费几千人的时间。如果你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会再花点心思引导。”

  当俞永福宣告UC加入阿里时,外界对他是有非议的。因为不管公司陷入怎样真假难辨的并购绯闻,他都回敬三个字,“非卖品”。一年之后,他对我们解释,永福内心有纠结,但班长永福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2011年开始,不断有人找上门来寻求合并。UC的股东有时也会跟他说,“我跟谁谁挺熟的,你们谈谈?”百度、360、腾讯都曾是他的绯闻对象。但是俞永福告诉我们,之前他都不曾心动,直到阿里抛出橄榄枝。

  马云给出两个条件,不管是当时还是事后,俞永福和团队都觉得是无法拒绝的。“第一,股票为主现金为辅,那时候离阿里上市已经很近了,这是相当给面子了。否则给你现金,你就没有二次增值的空间。第二,给了足够的价格。”这个价格差不多是前几年轰动互联网界那个并购案的两倍。但他们都不想退休,更关心合并后UC的命运会如何。

  俞永福负责对外事宜是他们三人约定的分工,梁捷和何小鹏等核心团队通过他知道了这个消息。阿里自2009年起就是UC的股东,2014年4月又合资成立神马搜索,双方有铺垫有关联。但是此刻俞永福仍在天人交战。

  不甘心。互联网版图已经被清洗得差不多了,UC经过血肉奋战跻身第二集团军。但是在俞永福内心,他梦想除BAT、360之外的第5个平台,而且自认曾经是有这个机会的。他不止一次地跟周鸿祎说过,“我是3B、3Q大战的最大受害者。”

  UC的基因就是移动终端产品,凭借一款浏览器他已经在应用分发、手游等领域有所积累,虽然围绕移动端浏览器入口的争议不断,但是不影响UC构建江湖地位。因为百度和腾讯两大巨头都在各自的优势产品上延续惯性,完全没有顾及安全、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俞永福打的是迂回战术和时间差。

  但是3B、3Q大战将酣睡的巨头轰醒,加重了他们的危机感,一个主动寻求开放,一个转型移动互联网。俞永福甚至感受到,周遭充满巨头的探照灯,他们张大鼻孔四处寻找可能爆发的机会和方向。如果想从第二梯队上升一级,他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更大的迂回弧度,于是他开拓了国际市场。

  91无线被百度收购震惊互联网的是,不止在于19亿美元的交易价格。最重要的是,很多人从巨头身上嗅出金钱收买的味道。通过投资、入股甚至并购的方式进行布局,已经成为BAT的新常态。虾兵蟹将他们自然是无暇顾及,首当其冲的目标就是UC、点评这样的中公司。如果换作周鸿祎,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但是俞永福和他的合伙人都不擅于战斗,工作中难免因为意见分歧争执,但是就事论事,没有闹掰过。生活中,三个人喜欢休闲式运动,俞永福每周游泳一次,打乒乓球。梁捷尝试过比较激烈的运动就是滑雪,但是他发现撞击太猛烈,危险系数太高,不适合自己。“理性挺好的,安全。”

  他们的性格也决定几大军团作战期间,不但没有从中渔利,反而莫名受其牵连。

  俞永福说,“偷袭只是一个战斗,不是一场战役,更不是一个战局。360当时偷袭,从战斗的角度是成功的,从战役的角度取得阶段性优势,但是从战局角度其实是帮助对手觉醒了。”

  当他把阿里整合的消息告诉几个核心团队时,也如是分析了行业格局,UC的机会、窗口和挑战。每个人有一周的思考时间,到时必须给出答案。梁捷不想退休。他说,如果寻求财务退出,大家直接谈价格就好了。

  班长俞永福和俞永福则在彼此说服。俞永福很纠结,打了八年就这样倒戈了?也许再有两年这墙就打穿了呢?就算这是一条必走之路,他期望UC可以按照原来的方向不断壮大,但是如果作为阿里的子公司,保持独立的风险增大。班长俞永福说服他,至少有50%的可能性仍然维持原有状态。争论的结果是,“那就看命了”。

  错位与重新定位

  就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当天,阿里在北京召开了年会。马云携蔡崇信、陆兆禧、彭蕾等高管到场,做了“北伐”演讲,壮大第二主场的雄心不言而喻。有意思的是,马云全文演讲共7次提到UC。

  几天后的2015移动互联网大会现场,阿里移动事业群的全貌正式对外亮相,以UC浏览器、高德地图、神马搜索、九游、PP助手、阿里文学等业务板块构成的阿里移动战略也随之浮出水面。这是阿里罕见地全部由并购业务组成的一个事业群,这些产品也正是过去非电商领域最需要的板块,只是内部十年来难见成绩。阿里非电商业务创新的责任,主要落在俞永福和团队的身上。

  很多年前,俞永福就对“变量”这个词心有戚戚。至今他仍自豪地断言,“UC当年从战略上靠近了BAT任何一方,对市场都是一次重要洗牌。”如果说过去变量于UC已经是既定事实,现在他要将阿里移动炼造成阿里集团甚至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变量。

  我们可以看看俞永福手握怎样的底牌。几大核心产品,UC浏览器、高德地图、神马搜索、九游、PP助手等,表面上各自为政,其实都关乎入口、工具和流量。

  他们的数字都不难看,在各自的垂直领域处于领先位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2015年度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覆盖率分布中,UC手机浏览器以53.8%的占比位居首位。海外市场中,在印度份额超过41%,印尼超过28.5%。最重要的一个数字,UC浏览器的日活用户数超过1亿。俞永福心中的这一大块垒在与阿里整合的这一年中终于消解。

  

  原UC总裁室成员:左起神马搜索负责人梁捷、UC浏览器负责人何小鹏、CEO俞永福、九游负责人朱顺炎

  高德的用户超过3亿,移动市场份额紧随百度地图。而CNZZ数据显示,去年成立的神马搜索,截至2015年3月,吃下13.35%的市场份额,同样排在老大百度之后。如果这几个产品做一定的数据打通、业务合作,想象空间足以诱人。

  问题是,在腾讯和阿里互为磨刀石的对决中,阿里移动事业群追求的是什么?如果有一天,阿里电商需要移动事业群做掩护甚至牺牲,俞永福的答案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感性,就好像老婆和妈掉水里先救谁一样。”他有些为难地笑了。

  停顿片刻后他接茬,“真的处在某种边界的情况下,可能你做的决定是不一样的。所谓牺牲是断一条胳膊的牺牲,还是全部7000人为此牺牲?这个牺牲值不值得?这个没办法说。”

  在整个采访中,你跟他谈竞争、防御,他多半不太感兴趣了。用他的话说,小危机更从容,大危机更敏感。是的,脚下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在变化。“从山脚下看山顶的时候,感觉哥俩往死里掐,站在一万米往下看的时候,不是生死问题,市场不可能只有一家,谁跨了对对方都不是好事。”在他看来,阿里和腾讯分别在电商和非电商领域各领风骚,会成为未来十年的主线。

  以前的俞永福不是这样,包抄、迂回等兵法词汇常挂在嘴边。互联网近身肉搏的打法让他本能的保持警醒,一不留神身下的卧榻就可能被人偷袭。我在哪?我要往哪里去?我的对手是谁?这三个问题刻在他脑子里,这是制定策略的打法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三点打什么仗啊?”

  当他依循这样的思维跟阿里人交流时,发现双方错位了。在他刚接手的阿里妈妈中,没有人能准确描述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但是他们对“我们要到哪里去”非常明确,而且这个方向可能是未来三到五年的目的地。阿里人终日所思考的是,如何在电商领域突破天花板。

  马云发现了这种差异的价值,他对俞永福说,“千万不要被电商给同化了,你要保持非电商的特性。”加入阿里,他没有起花名,如果一定要给他贴个标签就是老班长。去年春节,马云写了两个毛笔字给他,“永福”。

  如果想保持阿里移动独立思考,旗下每个产品和品牌的独立最重要,这是他给出的逻辑。在宣布阿里移动战略的时候,俞永福也强调了多品牌运营的策略。但是如何将阿里妈妈从一个业务板块变成整个互联网推广平台,他还在思考。因为它是整个阿里集团收入的发动机,牵涉面也最广。朋友笑言,这是你的第三春。俞永福却摇头,“这艘航母不好开。”

  他已经明显感受到,人到中年体力大不如前,但这仍然不是他最大的压力。心力带宽的挑战令他纠结和躁动。同样的躁动感觉发生在他29岁时,彼时他从投资人转身做创业者。

  雷军46岁生日时,一帮互联网财务自由的老男人就在讨论中年危机的话题。两个美国上市公司CEO李学凌和傅盛、把一件衬衫讲出科技范儿的陈年,还有加入阿里的俞永福。王川来晚了。推杯换盏间,几个人中最年轻的俞永福想就中年危机说点什么,却被大家嗤之以鼻,“你还没到40呢,谈什么中年危机呀,扯!”

  感觉心力不足时,他会想想比自己年长7岁的雷军,常年保持难得的勤奋和激情,不愧对第一劳模的称号。“老大还在玩命呢,累的时候看看他,我就好多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