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江南地区朱鹮野外繁殖首获成功

  • 发布时间:2015-05-26 05:33:0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5月20日,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的一棵树下传来了“唧唧”的脆鸣。一只破壳而出的小朱鹮探着头,用它的第一声鸣叫向眼前的美丽世界作出了“520”表白。这个小生命标志着中国江南地区朱鹮野外繁殖首获成功,是我国朱鹮种群扩大的一个重大突破。

  朱鹮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极度濒危鸟类,它们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30多年前,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朱鹮的数量一度锐减,仅存7只。国家立即开展拯救保护行动,通过成立朱鹮保护观察站,设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和繁育基地等措施,让朱鹮数量增加到了2000多只。

  50多年前,德清下渚湖一带还有朱鹮的踪迹,但后来再也未见。浙江大学和德清县2008年联合在下渚湖实施“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科研人员从陕西引进5对朱鹮,培育到了现在的146只。去年11月,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将33只朱鹮从笼舍放飞,来试验它们是否具备野外生存能力,能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繁育后代。

  这33只朱鹮让繁育基地的工作人员牵肠挂肚。通过数月密切跟踪观察,他们高兴地发现,朱鹮们不仅生存了下来,其中几只还谈起“恋爱”。今年4月初,工作人员发现朱鹮开始轮番卧巢,说明朱鹮已经产蛋,直到“520”,一个小生命“唧唧”诞生。

  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主任、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负责人方盛国说:朱鹮在野外生存很不容易,它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能够在野外繁殖孵化则更难。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朱鹮在配对、交尾、筑巢、产卵、孵化每一个环节都极易出现问题。德清去年放飞33只朱鹮,只有3对筑巢繁殖,到现在为止,只发现一只雏鸟。

  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负责人俞建昌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次能野外繁殖成功朱鹮,跟德清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据了解,德清通过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让全县劣V类水比例下降了约18%,全县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他们还推出“五水共治”曝光台自揭“家丑”,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对垃圾河、黑河、臭河进行曝光,强力监督承担整治任务的相关部门。

  俞建昌说:“德清人很有爱鸟护鸟意识。因为前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很充分,每户人家都有爱鸟护鸟方面的宣传册。这种爱鸟意识能够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更主动地去保护生态环境。”

  现在,这只刚诞生的小朱鹮正在工作人员的密切观察下成长。“野外繁育的会比人工繁育的长得更快。”俞建昌说,等这个小家伙即将离巢前,工作人员会给它的脚上戴一个特别的脚环,来记录它的谱系、性别、血型等,还能让技术人员通过GPS无线跟踪,随时监测它们的行踪。

  “我们每年都会和其他地方的朱鹮繁育单位交换几对朱鹮,以确保种群优良。”俞建昌说,他们的目标是想让人们在德清的野外随处可见这些美丽的鸟儿。当然,这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