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解读“长水常准”

  • 发布时间:2015-05-13 08:32:12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吴 勇

  通讯员 李俊华 罗 睿

  2015年4月,民航局发布了今年一季度国内客运航空公司和主要机场正常率统计结果。1月~3月,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分别以87.68%、88.71%和89.31%的漂亮数据,连续3个月位居国内旅客吞吐量千万人次以上机场放行正常率之首。这座曾经被媒体和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机场,以如此华丽的方式回应了所有质疑的声音。

  其实,早在质疑和批评扑面而来的时候,长水机场的放行正常率已经稳居国内八大最繁忙机场的前列。大雾和冰雪没能阻挡长水机场前行的脚步。通航不足3年,长水机场的干部员工向社会和公众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长水机场,去寻找“长水常准”背后的故事。

  大数据

  “不仅要看得见,还要看得全!”

  云南机场集团副总裁、昆明长水机场党委书记邓喜平在得知记者来意之后说:“我们首先要求机场运行管理人员要做明白人,不能当糊涂虫。”记者知道邓喜平说的是以机场运行管理中心为龙头的现场生产人员,要对每一个航班的进港、离港所有流程了然于胸。当任何一个航班出现包括延误在内的任何突发情况时,生产现场的人员都要及时获知相关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如何应对、处置。然而,这个看似不言自明的道理,要真正落实却是困难重重。

  中国民航在经过两轮体制改革后,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等运行主体的归属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有的移交给了各省(市、自治区)国资委,还有的仍然留在民航局的管辖之下。不同的归属关系造成各运行主体之间沟通协调效率降低,由此形成的信息壁垒对系统性很强的航空运输生产链产生了制约效应。在航班正常情况下,这一制约因素还不很明显。一旦遭遇大面积航班延误,其钳制作用就会尖锐地凸显出来。这一问题在行业内积弊已久,要解决起来谈何容易!

  从邓喜平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建立更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以应对大面积航班延误,长水机场领导带着运行管理部门的人员一家一家地走访驻场各单位,向他们介绍机场想做的事情以及希望获取的支持。在高层达成共识后,相关业务部门又反复沟通、协商。滴水穿石,长水机场的信息屏障出现了可喜的松动。

  转2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