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本应成为企业政策红利
- 发布时间:2015-05-13 00:32:1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总理不发威,老百姓办证难永远不可能成为新闻,更不可能成为各类媒体的头条,这也可以反映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简政放权”这四个字被我们精细解读之后,已经和各种大大小小的政令一样“不出中南海”,早已被各级政府所遗忘。
媒体们现在仅仅是对老百姓办证难进行了关注,实际上更希望地方政府能够落实见证放权的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各种企业。根据长时间的调研总结,我认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分别是行业环境恶化、税率居高不下以及行政手续复杂。行业环境恶化的解决方式需要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换代以增强自身实力进行应对,这是企业自己的事情;税率居高不下是企业一直抱怨的老难题,而行政手续复杂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两者能否解决还需要看政府。
当前,各地创业机构如企业孵化器、创业基地等层出不穷,他们看中的商机就是行政手续复杂,这条拦路虎增阻断了大量创业者的创业梦。在这种机构中,入驻的企业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放心地将行政手续全部交个创业机构去处理,这能够让入驻企业专心研发产品专注公司业务,而不需要天天为核准通知、商业登记、房屋租赁以及各种手续繁杂的证明忙来忙去。
在如今“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时代,繁琐的行政手续缩短了创业者们的时间、降低了企业工作的效率。简政放权在字面意义上,是要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通过简政放权,我国的各种企业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生长空间。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真正落实简政放权,那么大量公务员所在的各种繁琐岗位将被取消,这也意味大量公务员将离开原来的岗位,在人数不变、岗位减少的情况下,不少公务员将面临失业的风险,一些从灰色地带上位的公务员更会使官员们胆战心惊;另一方面,实行简政放权必然会让部门政府官员们的某些收入受到影响。在这些背景下,地方政府更加不愿意实行简政放权。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一张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从这一段话不难看出,政府的“减法”就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能够摆脱大量束缚,按照真正的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取消、下放一系列性质审批更是向各部门要效率,减少企业创立、发展时不必要的行政障碍,令术业有专攻的民营经济工作者更好地创造财富;简政放权,一方面是要尊重市场,另一方面就是要清理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在打贪反腐的同时增强干部队伍的廉洁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真正为老百姓、为市场服务。
简政放权的落实,就如同那些创业机构一样,将给予各种企业极大的空间做自己专注的事情,而不是在周一到周五宝贵的工作时间中在办证大厅排队。而然事与愿违,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历史到现在依然无法破解,两个月来雷声大雨点小的口号,让企业看不到政府有所改变,企业依然无法从中获得政策红利。
在高谈简政放权的现在,我们有必要回想之前是如何制定一道道繁琐的程序,究竟是能够为企业创造红利还是让政府能够通过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历史上这些程序的建立,也注定简政放权不会是一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轻松搞定的事情,这将会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因此企业家们也不要对简政放权释放红利有太多幻想。
尽管当前的简政放权尚未有雏形,但在这段漫长的过程中政府就可以进行一些大胆尝试。例如当企业需要办事时,只要系统信息显示公司或个人没有异常记录就可以提供准许(试营运)执照,企业可以在准许的时间段如5年内办理好相应的手续即可。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能够符合所有办事程序。
如果展开想象,笔者想当某些人因为手续繁杂而向公务员们提出“简政放权”的质疑时,会有公务员高声回应“这是按程序办事,谁说简政放权你找谁啊”。要让简政放权真正落实下去,就需要中南海继续削弱地方政府对企业管理的权利,做到由经济规律主导地方市场而不是地方政府为获得利益暗中调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中央不仅是要打大老虎,还要加大力度猛打苍蝇,提升地方政府的廉洁度,让公务员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